返回

第一部 番禺之舟 第十章 软磨硬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一部 番禺之舟 第十章 软磨硬缠 (第1/3页)

    下面这个故事,主角是秾叔,他叫做梁大秾,时间是五十年代。

    梁大秾刚过十八岁,正当血气方刚,天不怕地不怕之年。这一趟行程,是跟着师傅李伯志放一批竹排,从广宁到斗门一带,这是一批量很大的货,千多条大毛竹,沿途一路的散货,全程非常的顺利,到大鳌的时候,也只余三个小排了,师徒两人赚了钱,也快到家,心情非常的畅快,就在竹排上喝了点小酒。

    旧时山区交通不便,货物交流多以肩挑为主,竹木柴炭等粗重山货难以肩挑远运,山民们便创造了一种古老的水上运输——— 放木排、竹排。借助河水顺流的动力和浮力来运输竹木柴炭等产品,延续了上千年。这种运输方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仍有不少山民使用。改革开放以后,公路网逐渐形成,竹木柴炭等山区特产多改车运,放排这种古老水运方式才基本废弃。

    @

    此时正是农历七月十三日傍晚七点左右,两人刚吃过晚饭。

    “大秾,明天是七月十四鬼仔节,今天晚上咱们还是不要走了,上岸过一晚,明天早上再回去吧。”李伯志常走水道,对这方面的忌讳知道得很多。

    “师傅,没事的,今晚正好退潮,从这里到家,一两小时就到了。回到家的时候,师母做的饭还香着呢,我也能吃上一碗。”梁大秾心里其实是想着一个叫做莲花的小姑娘。

    “小孩子不知道厉害,你知道这农历七月,是什么时节吗?”李伯志斜了大秾一眼,托起水烟筒,“咕咚咕咚”就吸了起来。

    “不就是鬼节嘛,反正年年有鬼节,但也没见过鬼!”大秾笑道。

    “乱说什么!你不知道,进入七月,整个珠江上面的鬼,全都集中在这个出海口!”李伯志骂了一声。他望望天空,月光初上,天色明亮,一路顺风顺水的话,或者一个小时不到就能回到家。他摸了摸怀中的一些小物品,那是买给他刚出生的儿子的,妻子好不容易生下个男丁,现在快一岁。

    沉吟了半晌,他终于下决心了。“好吧,今晚月光明亮,又是顺风顺水,我们就尽快回去吧!”

    “好的,师傅!”大秾高叫一声,双手用力一撑,竹排就离岸而去。

    李伯志抽着水烟,坐在竹排上的竹椅子,看着两岸,但觉河面正常,两岸安静,不时看到收工回家的农民,心下稍宽。

    很快就进入长安围,就是上横莲溪相邻的河段,也叫横坑口,那是一个三叉水道口,现在在这里建了两座桥,横坑大桥和莲溪大桥。

    “师傅,怎么竹排好象越来越重了,是不是后面拖着水浮莲什么了,你看看。”大秾叫道。河道不时有些垃圾或是水生萍藻类植物,会挂在船边,影响速度。

    李伯志拧灭了烟,走到后面,没看到有什么拖着。

    “你刚才是不是吃得太饱,没力气了,快点划吧!”

    李伯志有点累,打了个哈欠,想眯一下。他刚眯上眼,大秾又叫了:

    “师傅,撑不动了,你看竹排吃水这么深!”

    李伯志吃了一惊:“难道真碰上了?!”他弹跳起来,一看竹排,下面的河水都快没到竹排面上了!

    “快快靠岸!快!”他大叫。

    这时候,他们这个大竹排以及挂在后面两个小竹排,加起来也不过百条竹子,怎么说河水也不能没过竹排面上的。

    竹排吃水竟然越来越深,慢慢的向水下沉去。

    “斩掉后面的两个小竹排!”李伯志吼道。

    两人飞快地跑到后面,一人一刀,把大小竹排间的绳子斩断,大小竹排分离了,他们这边的大竹排上浮了不少,吃水也不太深了。

    两人正要舒一口气,忽然大竹排竟在河面上团团转起来!天上一声暴响,先前的月光明亮瞬间不见了,转而乌云盖天,四周漆黑,倾盆大雨。

    两人努力在竹排上稳住身体。天上划过一道闪电,在闪电里,大秾看到一团团浓烟一样的黑影争先恐后的往竹排上爬,不但是这个大竹排,那两个小竹排也是一样,浓烟一样的黑影争着往上爬,然后把上面的黑影挤下去,再爬,再挤

    大秾不知道是什么回事,也不知道这些是什么。

    “这些这些是鬼鬼魂!”李伯志全身发抖,瘫在竹排上,语不成声。

    大秾听说这就是鬼魂,心里也忘记了怕和不怕,抽起手中的竹篙,横着就扫了出去!

    竹篙就象扫在棉花堆一样,很吃力,但连续不断的扫,也能把这些黑影扫下去,最让大秾吃惊是,这堆黑影里面,有些黑影会随着竹篙往上窜,好几次差点窜到身上,幸好手急眼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