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老顽童倪匡】 (第2/3页)
另一个时空的许多年后。倪匡开微博,与网友互动,赢病已就是其中一位旁观者,当时乐趣不断。期间多篇谈及古龙。言谈中对这位早逝的老友赞誉有加:“古龙当然极好极好,在我心中位置,宛如我自身。”有人不解风情,继续追问,“如果他没有英年早逝会不会超过查先生呢?”倪匡先生嗔怒回应:“你们真是,这还要点明啊,金庸小说无出其右者,古龙就在左边啊!”赞誉之中,情感也随之自然呈现,“提到古龙热泪盈眶算什么,我是一想起就心如刀剜,所以实在不愿提啊!”
赢病已当时就觉得倪匡离自己心中的形象又上升了几分。
这是个可深交的老顽童。扯回倪匡。赢病已自小捧读倪匡小说,有一个记忆犹新的特殊感情。那年他在校住读,平日没几个交心的朋友,寂寞之极,所幸有个图书室,其中有一套老倪匡的卫斯理,好几十本,平均十万字一册,住校一夜,可看完一本。那一年的冬日,因为难遣的寂寞,赢病已一本接一本的看卫斯理,看了小多半,跟着卫斯理这老小子的“第一人称”上天入地、满世界跑,给了刚工作的自己很多的藉慰。现在,卫斯理小说的情节,于赢病已而言基本上全忘光了。
但对倪匡的印象却逐年深刻。
记得倪匡曾经为金庸代笔写过《天龙八部》,这事儿在侠界已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儿,对此,看得出老倪匡很是得意和臭屁,曾撰一联道其平生两大得意之事,曰:屡替张彻编剧本,曾代金庸写小说。
前文说过。张彻在港台都吃得开。是个老牛逼的武侠片大导演,其代表作《独臂刀》就是出自倪匡编剧。说起来,倪匡也是个老牛逼的武侠片编剧,《独臂刀》外,小龙哥的《精武门》也是他编的剧,“陈真”这个由倪匡虚造而来的纯虚构的人物,风头竟有一时盖过乃师霍元甲的趋势,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多年来久演不衰。
回到代笔金庸。倪匡代金庸写小说的结果,地球人也都知道,代是代了,可后来,他老先生代金庸写的那几万字,被金庸删了个底儿掉,一毛钱的影子都没有留下来。
据倪匡在《我看金庸小说》中的说法,他对此倒也不以为意,可旁人看起来,金庸怎么着都有一点过河拆桥的意思。哦,你去出差,邀人家代笔,出差回来,又看不上人家写的,这算怎么的事儿嘛?
不过,旁人觉得倪匡悲催,他老先生却很臭屁,臭屁之处大概在于,金庸虽然删了他的所有文字,却删不掉他的创意,他写了些天山童姥等荒诞不经的东西,还把阿紫写瞎了,大才如金庸也只好沿着他的思路继续瞎写并自圆其说。并且,被老倪匡代过笔的《天龙八部》是公认的金庸代表作,虽则各有所好、各有排名,但《天龙八部》的排名通常不出金庸作品的前三甲。
曾代金庸写小说,是一件值得炫耀之事,毕竟金庸的代笔事件仅此一例,不像古龙那样多。据珠海出版社《古龙作品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