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从体制上解决 (第3/3页)
内的慈善捐款民众捐款在其所占的比率也在与日俱增但也在普遍质疑慈善的制度这里有‘看不见’和‘不知道’,既是捐赠人看不见捐款到底用在哪里受捐群众不知道哪些是善款公信力并不足够,缺乏透明的机理,多人愿意拿慈善活动作秀而并不关心善款究竟是不是过渡到了每一个需要人的手上”
“说到底还是目前的慈善制度问题,这样的制度如果不能改善,必将扼杀国人的行善之心拿国外的先进经验来说,在美国的基金会心网站点击相应的捐款事项,立即能够列出相应的捐款明细,谁捐了多少,捐给了谁,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在这种简洁的结果后面代表着无比强悍的监管监督体制,以及高效的慈善运作方式这是让人震撼的透明信息平台”
王乙仔细想了想,又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校助杨一鸣挺能见机,立即说出南大的几点主张,美国和香港的相应慈善行为里面都有可取之处,譬如南大的慈善机构财政大权会相应**,南大校方机关和政府只起到审计监督作用,定期对资金流向进行公示并明确捐款方和南大慈善机构的信托法律关系,这不是单纯的法律关系,类似于股民和证劵公司的联系,南大方为捐款者承担实体的信托法律责任同样又因为是信托关系,是以捐款者能在认为南大校方违背信托义务时取回捐款和随时要求损失赔偿,等等一系列的相应的措施
苏灿不确定王乙是否是打算从高校慈善活动入手获取得相应政治资本,但南大若开始进行这方面的试水改制,能引领的范畴还是相当大的
公众慈善捐款是一笔巨大的数额,与其等到后世很多灾难生的时候开始暴露出这样那样的弊端引得无数人水生火热,未雨绸缪有所准备还是必要的
南大的社会科学研究心也承担着国务院相关课题的研究,从南大诞生的声音亦能够在一些层面上影响到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这上面开始改观,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为此类弊端开启的思路和政策方向
人类很大部分都不能避免天灾,即便是苏灿也很无力,何况还有他无法预知和丈量的未来存在,无法治标治本,就永远只有国慈善救急不救贫的情况出现
苏灿见过西部有些山村的孩,他们也有善款的资助,但他们永远穿着皱巴巴脏兮兮的衣物,在残破不堪的课桌和学校里吃着一餐三顿由善款救济的方便面最终的情况是什么,他们一直只能吃到方便面,今天红烧牛肉,明天泡椒牛肉穿援助的衣服,受电视台跟着相关领导的慰问关心,以及情愿不情愿的上台演讲如何要如何报答回馈这些帮助尽管他们也不知道究竟是谁帮助了他们
形式而已,真正留下的依然是绵延又绵延的高原,零落的校舍和国旗以及永远茫然望着一批批慰问车队离开远去的那些表情他们残破的学校,给他们授课的教师,以及他们日后如何跳出贫困的离开机制,都一如既往毫无变化
这些都只有从体制层面上来解决,才能最大程度的凝聚社会抵御天灾改善**的能力
苏灿觉得自己一不心,又拨动了历史进程的某根指针
从11号到15号,从头到尾陷入搬房的空调,桌,改水管,打扫卫生然后搬沙,装窗帘,打扫卫生然后安装热水器,橱柜,打扫卫生然后是床,电视如此的循环之每天带着电脑过去,写不了几个字,晚上回来一直坐着都能睡着,码字这东西是技术活又是体力活,状态和感觉十分不好,强行一定写不好接下来的大纲故事,实在厚颜无耻的告知大家一声
前阵就跟大家说过在搞装修,如今旷日持久而又66续续的终于搞完了,这日让我崩溃得够呛看我这么惨的份上,你们也就放过我,别又踢又打的,实在折腾不起了
此致,报告
今天原本还有一章,不过这么整下去又不知道是凌晨几点了,明天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