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第2/3页)
人马渡过黄河,另行安排,结果,王伯当并没有听从王世充的命令,而是玩了一个花招,说是因为和单雄信誓不两立,绝不站在同一个屋檐之下,因此不愿前来东都朝见。
当时,王伯当部只有三千来人,但是都是百战的老兵,实力不容小觑,权衡厉害之后,王世充没有命令段达对王伯当下手,而是让段达返回了东都,留下部将罗晓协助王伯当驻守河阳,一方面行监视的任务。
去年,王世充和高畅结盟,率部进攻李唐的关东之地,也曾命令王伯当和罗晓率部从河阳出击,夺取河内。
结果唐军在济水扎下营寨,郑军无法渡过济水,只能无功而返,退守河阳。
由于王世充的主力大军也被唐军击败,无法前进,他也无法怪罪王伯当,只好温言勉励,让他继续驻守河阳,使得河内的唐军无法从盟津过河,威胁东都。
后来,郑夏交恶,夏王高畅的王驾出现在了济阴郡,看样,夏军的主力将从济阴出发,进攻陈留,封丘,浚仪,进而进逼荥阳,威胁东都。
为了抵御夏军的进攻,王世充将主力调到了东面,在荥阳集结,想要将夏军拦截在荥阳以东,为此,王世充在东面构筑了一条防线,以白马为首,然后,从北向南,封丘,浚仪,陈留为点,在这些城池驻扎重兵,自己则率领主力驻守荥阳,不管哪座城池受到敌军主力地攻击,他都能够及时率军救援。
将兵力分散开来,分别驻守几个城池,无疑不是什么高明的招数,只是,若是集重兵于荥阳,放弃封丘,浚仪,陈留等外围城市,那么,白马也只能放弃了。
王世充原本也准备这样做的,但是左右谋臣劝阻了他。
在这些谋臣看来,高畅虽然出现在了济阴,声势浩大,说是要西取洛阳,然而,这也可能是高畅玩的一个花招啊!
高畅的主力大军若是要出现在济阴,那么,其主力就要从济北郡渡过黄河。经济北郡,东平郡进入济阴,沿途道路难行,物资和人力的耗费极其巨大。说实话,这并不是一条上好的行军路线。
因此。高畅有可能是虚张声势,故意将王驾摆放在济阴,让本方认为他地主力会从东面而来,为了防止被敌军主力各个击破,本方不得不收缩防线,放弃封丘,陈留,浚仪等外围城池,集重兵于荥阳,由于封丘等城池的放弃。驻守在白马渡口地郑军得不到后方地支持,也只好放弃渡口,撤回军队,而实际上,夏贼等待的正是这个机会,也许夏贼的主力根本就未曾从济北郡过河,而是埋伏在黎阳。隐藏了起来,当本方计。放弃白马之后,敌军就从白马过河,从白马过河,夏军不需长途跋涉,若是荥阳展开会战。本方也无法以逸待劳啊!那时。双方也就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本方一点便宜也占不到了。
对于谋臣们的建议。王世充深以为然,所以他采取了分兵地战术,把部队分别布置在了白马,封丘,浚仪,陈留等城池,自己则率领主力留守荥阳,密切注意前方地战况。
率军驻守封丘地乃是裴元庆,驻守浚仪地则是陈智略,驻守陈留的乃张童儿,裴元庆,陈智略,张童儿都是旧隋将领,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曾经在瓦岗军效力,裴仁基,裴元庆父投靠瓦岗的时间稍微长一些,陈智略和张童儿则是旧隋骁果军的将领,从江都随宇化及北上,宇化及在童山一战被李密击败,陈智略和张童儿只好率部投降了李密,然后,在李密和王世充会战时,他们又作壁上观,最后投降了击败李密的王世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