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一章 高畅北巡的因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十一章 高畅北巡的因由 (第2/3页)

,重新拿起镰刀的人,对于打家劫舍的生活,他们已经习惯了,不想改变,拿武器去抢劫别人,在有时候看起来,是比辛勤耕种的收获要来得轻松啊!

    更何况,在这些人间,还混杂着许多不知来历,抱着其他念头的武装团体。

    纵然,进驻在城池的夏军多方围剿,各地也纷纷建立起了民团组织,就连新建立的农庄在农闲时候也必须进行军事训练,分发武器配合正规军剿灭马贼和流寇,北方的这些流贼和强寇团体就和北方特有的杂草一样,刀割不尽,火烧不灭,春风一吹,立刻复生。

    因此,每一只商队都有数量极其庞大的武士团体来护卫,身披甲胄,手持武器,这也是获得了官府批准的,他们只要在商社注册所在地获取认可的书,就可以拿着武器穿越各地郡县,当然,像高畅一行的装配这般变态却也是不可能的,像弓箭之类的武器,商队护卫允许佩戴,像弩这样的东西,就是军管制物品了,一般的商队不准许佩戴。

    高畅这次巡视北地,除了希望微服出巡,打探民间的具体情况之外,还有其他的目的。

    第一个目的,自然是视察他的军队,在蓟县到长城一线的广阔土地上,管小楼和薛万钧正在训练一只万人规模的骑兵,当然,这一万人不是像死去的罗艺手底下的那五千具装铁骑一般皆是重甲骑兵,那样,夏国的财政收入根本就负担不起。

    当初,罗成和他率领的具装铁骑在和高畅的对战计全灭之后,高畅将那些重装铁甲修复完毕之后,再次装配全军,也只有三千余骑。其他那些无法修复的铁甲已经被送回百工坊地武器作坊回炉之后,变为了别的武器。在夏军的各种战术操典,各兵种的团体配合作战之,重装骑兵的作用已经不是像南北朝时代那般大了,在高畅看来,快速灵活的集结,飓风一般快捷的突袭,这才是骑兵的正道。重装铁骑。只有在大规模兵团会战才能用上。并且,对地理条件地要求也非常之高,不然,就很有可能像幽州

    样连敌人地影都没有见到,就全军覆没了!

    因此,夏军地骑兵部队以轻骑为主,由于夏军的弓弩制造水平超过同时代的其他军队。所以,夏军骑兵队伍采取的战术以高畅制定的骑兵操典为主,这个操典借鉴了不少后世蒙古人的骑兵作战手段,现在,这样一只大规模的骑兵队伍正在管小楼和薛万钧地通力合作之下进行建设,它将是高畅明年征战天下的杀手锏,他这才不远千里地来到冰天雪地的边塞,就地观察。看这只军队似乎符合他心的期待。

    另一个目的也很重要。高畅这次出巡将秘密出塞,在长城外和突厥王阿史那什钵苾会面,在上次管小楼和阿史那什钵苾签订的合约展开更大范围的合作。

    现在。天下大乱,原不靖,军阀混战,而草原上的情况,却也不曾好到哪里去,阿史那什钵苾和自己那个成为了新任突厥可汗地叔叔阿史那矣利弗之间地矛盾越来越大,双方已经开始了兵戎相见,起因是阿史那矣利弗召唤阿史那什钵苾前去见驾,阿史那什钵苾自然不愿自陷险地,因此以重病在身为理由,拒绝了征召,阿史那矣利弗立刻以此为理由,纠集一般支持他的突厥王公率领军队朝东方而来,希望能一举击败阿史那什钵苾,把东方的草原置于自己地统治下,平定内部的动乱之后,再大举南侵,反正定杨军刘武周已经在并州为突厥人打开了一条通道。

    在阿史那矣利弗看来,李唐的军队无法抵御刘武周的大军,为了刘武周尾大不掉,阿史那矣利弗决定削弱定杨军的实力,因此,以草原战事为借口,逐渐减轻了对定杨军的支持。

    同时,在给李渊的信上,他却是以赞赏的口气,说李渊将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达曼交给自己诛杀,表现出了非常好的态度,深刻地体现了突厥人和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