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334 【大导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0334 【大导演】 (第3/3页)

动作捕捉,因为光线是固定的,演员穿上反光服,很容易就被摄像机捕捉反射光线。在室外,混合光太多了,哪怕一束意外的光线。就能把捕捉到的数据抹掉。有光泽的物体,比如汽车和灯架,甚至人群中鞋子上反光条都可能给动作捕捉系统造成毁灭性破坏。

    维塔数码做的改进,就是把贴在演员身上的动作捕捉标记,从传统的反光球换成了主动的红外线led。这些led串被导线连接到控制器上,再装入维尼龙衣,固定在演员身上。

    led与动作捕捉系统的相机快门相协调,会闪烁地发出短促而强烈的红外线。把这些强烈的光线与红外过滤器和还有照相机上极其短暂的快门时间结合起来,就能穿透环境中的背景光。为系统拾取一个良好、干净的标记信号。

    而且实验证明,led的红外线对于使用中的柯达胶卷是不可见的,也就排除了这种光线污染电影胶卷的顾虑。

    金门大桥的外景捕捉区域,布景大概搭建了100米长,18米宽,三面包围着6米高的的绿色反光板。

    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动作捕捉区域。如果可以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话。

    80多辆报废车被涂改一下,散落在整个布景区域。

    基本上可以说,特效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包括群攻的猩猩们、大桥的破坏、汽车的爆炸、飞机的撞击,以及掉进大海里的镜头,全都是假的。都是cg制作出来的特效。

    “kevin,做得怎么样了?”万小虎很容易就找到了,在人群中指挥员工摆放摄像机的,一个戴眼镜的中年工程师,维塔数码动作捕捉技术的技术主管,室外动作捕捉,就是他领着团队开发的。

    “还需要一点时间,如果天气足够好的话。”

    “两天足够了吗?”

    “不出意外,可以。”

    “那就好,二十世纪福克斯已经在抱怨我们的进度缓慢了,大家都打起精神来,我们再快一点,早点回到棚内拍摄。”万小虎拍了拍手,鼓舞士气。

    作为一名导演,细节工作他不需要亲自上阵,主要就是督促和指挥。

    管理一个几百人的团队,最重要的就是协调,让团队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不是各自为阵,一团散沙,各干各的,没一个统一的进度。也正是从小成本电影一部一部拍出来,万小虎才积攒了足够的团队指挥能力。

    将偌大一个剧组,指挥的井井有条。

    要做一名大导演,不是说你拍了两部经典电影,拿了几个奖,就能给自己脸上贴标签了。能不能把剧组指挥起来,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图,运转整个团队,才是衡量导演能力的标准。有些导演能拿奖,但他们永远做不了a级导演,拍不了a级大制作电影。

    指挥一个连和指挥一个师,能一样吗?

    不能拍大片,你往哪吹牛比,说自己牛比?

    万小虎的目标就是做大导演,能拍大片的大导演,《猩球崛起》只是一个很小的起步,做好这个起步,才能考虑未来。(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