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9 【开电影公司】 (第2/3页)
不是一个简单的买厂标能够解决的。”
万小虎将包子囫囵吞枣的咽下去:“苏老板有什么想法?”
苏雅笑了笑:“成立一家公司。”
“开公司?”陈冲和李侠惊呼一声。这年头,开公司的都是大老板,代表着正规军,他们现在还把拍摄《独自等待》,当做是一件课余活动,根本没有往正式的商业行为上联系。
现在是2000年,电影业的商业改革一直在摸索中前行,除了冯小岗开辟贺岁档,走出了一条看得见的道路之外。所有的导演和制片人等,还在苦苦的守着“国家给钱为国家拍”的观念,或者主打人文关怀的文艺片。
但是电影的改革并非没有成效。
1993年广电部发布了《关于当前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将国产影片由中影公司统购统销改为自主发行,打破了中影公司的垄断,这使制片厂拥有了向国外发行自己影片的自主权,同时32家省区市级电影发行公司获得了影片发行权。
1994年广电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明确从1995年1月起,各制片厂可以向各级发行、放映单位发行自己的影片,使改革向纵深推进了一大步,从而打破了中影、省级发行公司的垄断,让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竞争局面。
1995年广电部发布了《关于改革故事影片摄制管理工作的规定》。明确除原来国务院批准拥有故事片出品权的制片厂外,无权独立拍片的各省、区、市国有电影制片厂也有拍片权,同时任何社会法人组织只要投资额占到70%以上,即可与制片厂共同署名“联合摄制”影片。
1997年,广电部出台了《关于试行“故事电影单片摄制许可证”的通知》,宣布国有省级以上和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市级电影单位、电视台、电视剧制作单位,均可向电影局申请故事电影单片摄制许可证。
这些广电部的重头文件,加上零零碎碎的其它规定和通知,在93年至99年这7年时间里,将计划制经济下的中国电影,硬生生的扭转向了市场经济模式,拿到拍片权的制片厂越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