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学成盗师 (第2/3页)
雕塑作品。这是国内比之不及的。
当然,王天也也可以理解,那就是中国的雕塑其实在发展历史上,跟西方的雕塑存在不小的差距。
最起码,在中国,雕塑家这个词基本上在古时候就不存在,那个时代中国更多的身份是木匠,瓦匠。
而木匠瓦匠在社会中的地位处于中下层。根本不受社会的重视。
不说是过去,现在依然是这样。
不仅仅是身份地位。木匠瓦匠赚钱也很少,这一点上,西方从文艺复兴时期就特别重视人文艺术,重视这些雕塑师。
他们不仅身份地位高,而且艺术品的价值也很高,艺术家们完全不用顾虑生活,可以无后顾之忧地进行创作。
综合而言,中国的木匠,瓦匠,根本无法与西方的雕塑家相比,所以在雕塑的技艺和发展上,中国一直都是落后的。
说到这,王天有点心寒。
因为即使到现在,在中国,雕塑人员仍然是传统分工中的一员,他们不受重视。
主要职责就是为寺庙建筑塑像、为建筑雕刻石头。
一方面,他们没有独立创作的自由空间,另一方面,从表现对象、作品所处空间等方面来讲,他们的作品缺少介入社会现实的能力。
而在西方,在眼下这个国度。
他们有身份,受尊敬。
即使是政府领导都对他们很钦佩。
在工作室里他们可以自由创作,他们能借助自己的雕塑作品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对社会的感悟。
他们的作品力量丝毫不弱于同时代的画家。
而接受各方定件、从中获利的西方雕塑,其作品则可以进入各种现代社会的公共空间,比如广场、街头、公园,其作品自然会引起公众关注。
而获得了身份和地位的肯定,得到了金钱,所以雕塑家们更是前仆后继,成为了一个良性循环。
在了解西方雕塑的同时,王天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几分。
不光是学会西方的雕塑技艺,王天觉得更重要的是把西方的雕塑精神,艺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