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45、创意系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45、创意系列 (第2/3页)

览的事情也就会在这两天进行,李绍和柳宗青通知王天赶来京城。

    实在没办法,王天又坐上了去京城的火车。

    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展览的事情李绍说需要在明天进行,王天有这时间,倒是想着去京城好好走一走了。主要还是古玩市场,这是王天的最爱。

    说起京城最有名的几个古玩市场,无非就是大栅栏儿,琉璃厂和潘家园了,大栅栏的老字号比较多。

    像明代即有已开业的六必居酱园,清代康熙年间开业的著名国药店同仁堂,嘉庆年间开业的马聚元帽店、内联升鞋店。以及后来拥有四个门面的八大祥之一瑞蚨祥绸缎皮货庄等,这里与其说是古玩市场,倒不如说是百年老店的缩影所在了。

    而琉璃厂最早是个书市。在清朝的时候,官员和赶考的举子经常聚集于此逛书市,慢慢的就发展成了一个古玩文化市场,但还是以字画书籍为主。

    潘家园和上面这两个地方不同,他之所以出名,却是缘于鬼市,而鬼市这个名称。就出自潘家园。

    这还有个典故,潘家园最早的时候,是个废旧了的窑址。地方也有些偏僻,在清末民初的时候,许多达官显贵家道中落,便偷拿了家中的古玩来到潘家园这里变卖。

    毕竟这是件有**份的事。只能选在凌晨三四点打着灯笼交易。因为在这鬼市上脱手的物件,大多都是来路不明的,都有着不可言说的秘密,只能是贱价出售。

    由此‘鬼市出好货’的传闻也就传开了。

    现在虽然人们不需要躲躲藏藏、掩人耳目的交易,但是凌晨四点开市的传统被延续了下来。

    在1992年以后,潘家园逐渐形成一个旧货市场,短短几年时间便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古玩旧货集散地,仿古家具、文房四宝、古籍字画、玛瑙玉器、中外钱币、皮影脸谱、宗教信物、民族服饰、文革遗物甚至生活用品。除了军火、毒品、人口,只要你能想到的有价值的物品。在潘家园都可以找得到。

    现在的潘家园,在大众心里的名气已经远超琉璃厂和大栅栏了,就是许多国外的总统政要,也多到此来游览过,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圈。

    今天是周五,下午很多上班族提前下了班,来这转悠,所以现在的潘家园比较热闹,当王天到达潘家园的时候,却是接到了孙建的电话。

    “在哪呢,到京城了吗?”

    王天回来专门跟孙建说了声,他在京城没什么朋友,是想着孙建陪一下,所以给他打了电话。

    “还到没到京城?我现在已经在潘家园了。”

    “你在潘家园了?比我还快!”

    孙建可不知道王天的速度这么快,不但到了京城,还到了潘家园?本来说好了在潘家园见面的。孙建便道。“你在潘家园什么位置?”

    “我刚进西边的入口啊。你呢?”王天道。

    “西入口啊,那你在那别动,我过去找你,我在东边呢。你等我一下,我马上过去!”

    潘家园很大,即使是东西口,也很难找得到人。

    王天对于潘家园不熟,所以才叫孙建陪着,而潘家园的情景根本不像是古玩市场,却更像是农村里边的集市,摆摊的多,顾客更是包罗万象,黑皮肤,白皮肤,黄皮肤的都有,英语,法语,还有听不懂的语言在耳边大杂烩着。

    首都就是首都,大都市自然不一样。

    因为孙建经常逛这潘家园,自己由他带路,方便很多,王天干脆在西口的一个摊位等待起来。

    孙建这小子的速度还挺快,不一会就到了。

    穿着一件花衬衣的他比在工程上潇洒多了,朝着王天打了个招呼,他师傅师傅的叫着就跑了过来。

    “怎么样,这两天挺好啊?”

    “还成吧。在师傅那辞职了,他老人家还伤心了。”

    “是啊。”王天感叹道,“毕竟跟了他那么长时间了。好了,不说了,到了这潘家园,你还是带我转转吧。”

    “好的。你这次来京城潘家园,可要好好的淘淘宝,在这市场上可是有很多明清传下来的宝贝,说句好听的,只要你眼力好,在这就能发财。”

    “是吗?那我真的得好好看一下了,只是古玩这些东西具体在哪呢。怎么我看这摊位上都是卖一些小东西的?”

    王天所见的乃是文玩,跟古玩的区别在于,文玩都是比较小的,盈盈一手间可以掌控的东西。

    什么邮票啊,钱币啊,核桃葫芦什么的。可是不是什么古玩。但孙建白了一眼王天,似乎是说你真是外行,什么都不懂。

    孙建停下脚步在一个文玩小摊,笑道。

    “师傅。这邮票都是旧的哈?保值不?”

    小贩是个三十多岁的,看了孙建一眼,笑了。“我说你这大中午的给我找乐子呢?”

    “哪里话,我也是经常在这一带光顾的,你这旁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