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0节 香港足球故事(为恒大逆转胜加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0节 香港足球故事(为恒大逆转胜加更) (第2/3页)

稍微讲一下“国援”的历史,香港职业足球第一位正式的“国援”是1993年到香港效力的天津球员宋连勇,1965年出生的他加盟香港南华的时候已经28岁,宋连勇是1985年世青赛时候的中国国青队主力,当时国青的首发前锋就是他和高洪波两个人,在中国足球还没有进入职业化阶段的时候,南下的宋连勇也成为了一个“拓荒者”。在1997年的时候,宋连勇取得永居权并代表香港队参加了世界杯预选赛,打响了国援的第一枪。

    1997年度,两届中国足球先生荣膺者吴群立加盟南华,将“国援”在港人心目中的地位到达了顶峰。尽管“立仔”当时已年届34岁,且多年征战绿茵场留下的伤病已不能应付全场90分钟的比赛,但是他依然是南华队不可缺少的核心。

    曾与吴群立共事的前南华总监梁志守回忆道:“以他的水平,即使是数分钟也可改写战局。当时我常向对手说,即使前60分钟你领先我也不打紧,只要最后30分钟我派立仔上场,同样赢你。”

    当然,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香港联赛的水平问题,那两个赛季中,“立仔”也是名利双收,在至少拿着5万港元月薪的同时,也两度入选香港联赛最佳11人阵容,当时的5万港币相当于6万多人民币,而当时在职业联赛初期,中国大陆球员普遍的月薪只有三千到五千人民币而已,像陈灼曾经效力的八一队,那个时候月薪更低。

    接下来,1997年的金融风暴导致香港经济大幅度衰退。经济低迷也导致对足球的投资力度降低,加上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进入了高速增长期,从千禧年之后尤其是2002年中国进入世界杯之后,更多的“国援”都是过气球员过来养老和淘金,而且还把不完善不健康的中国职业联赛中的恶习带了过来,把“国援”的形象毁掉了不少。

    这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张恩华,某一年的联赛中,由于不便明说的原因,他居然在联赛最为关键的倒数第二轮主动恶意犯规申请红牌,以便能够不参加最后一轮的比赛。这种行为被香港球迷大为鄙夷。2010年也就是今年的5月份。香港廉政公署更是侦获一起赌球事件,抓获了5名“国援”并以受贿罪进行起诉,这几乎让“国援”的形象跌入谷底。

    就是在这个时候,霍震霖和港足总引进了陈灼。想要用他来进行“救市”。此时这个举动的确冒险。所以陈灼在到来香港和参加“港澳杯”的时候还会引发抗议。

    不过随着陈灼在欧洲赛场的抢眼表现,以及港足总通过陈灼引进了巴乔担任香港足球队的主帅,一系列的“救市”举动已经起了效果。香港球市正在逐步恢复。

    (四)

    说到“国援”的时候,其实还应该提到一个人,其实很多老资格的球迷也不见得能够记住这个名字,李海强。

    出生于广东梅州的李海强1999年曾经入选过米卢的国家队,不过最终并没有进入十强赛的大名单,更没有进军日韩世界杯。

    当时的李海强是黎兵和马明宇离开之后的广东宏远队核心,1997年20岁的他同广东宏远队一起降入甲b,但他很快在甲b联赛中崭露头角,包括入选了米卢的大名单。

    虽然李海强发挥出色,但足球毕竟是团队运动,以李海强一己之力最终未能将广东宏远带入甲a,最终李海强决定离开宏远并转会青岛海利丰,不过在转会即将敲定的时候,广东宏远队以“涉嫌假球”为名开除了李海强,也等同于封杀了李海强在中国足坛的一切未来。

    据李海强说,这是宏远俱乐部强留不成的“报复”,对于他个人来说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但这种事情的确是太过错综复杂,而中国足球当时的环境就是那么乱糟糟的。

    总而言之,一名22岁曾经入选国家队的球员,擅长中路组织和远射,还有左脚任意球功夫的李海强,就这么被断送了,或许有他本人的原因,或许他是冤枉的,或许只能用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