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 巴乔训练法(上架求支持) (第2/3页)
三天的训练,和战术没有关系!”巴乔用遥控按键操作着ppt,对球员们说道:“这个三天里,我将让大家重新认识足球!”
陈灼也是饶有兴趣地看着幻灯片里面的训练内容讲解,很多内容他都是第一次接触。三天的训练中,大家基本上就很少做任何有球训练,对于巴乔设计的这些训练方法,头一次看到接触的陈灼也是觉得大为有趣。
第一项训练,在球员们慢跑放松之后两两分组,每名球员发了一个跳绳,球员把跳绳的一端绑在腰间,另一端把手垂在地面上,两两分组,相互去踩对方垂在地上的绳子把手,巴乔掐着秒表喊着,球员们不知不觉就在不停顿的奔跑中渡过了十五分钟,这是一组练习的时间,休息两分钟再做第二组,六组做完之后统计和比较,大家也没有觉得枯燥和烦闷,反而嘻嘻哈哈的,像是一群小孩玩游戏。
“累吗?”训练结束之后,巴乔问道。
累啊,但是球员们都是在训练结束之后才感到累的,每组十五分钟,六组就是90分钟正式比赛时间,虽然中间有两分钟的休息时间,但是这种强度毫不亚于踢一场比赛。
“大家体会一下,这其实是意大利青训里的补位跑动训练,训练大家在无球状态下如何跟随队友进行补位,这段时间里我详细看了香港还有中国大陆的青训体系,居然从十二三岁开始就有战术讲解,还有对身体对抗的使用,坦白说,这是不对的!”巴乔摇着手指讲解着自己的思路。
“在意大利,从6岁开始正式接触足球,培养的是兴趣,是对球的感觉,从9岁开始培养的是有球技术,到了12岁开始,就要培养位置感和无球跑动技术,但是归根结底,在19岁之前,都是技术方面的养成!”巴乔娓娓叙说。
“实际上在12到16岁之间,力量的运用会让球员在踢球中占到很大的便宜,在这些年龄段里,放进了战术运用、身体运用,很快就能出成绩,但是呢?坏处就是,孩子们就会被这种胜利和成绩麻醉,开始忽视技术上的练习!等到过了19岁,大家都开始使用战术以及通过合理利用身体的时候,就回到了技术细节方面的比拼,而那个时候大家才会发现,基本功没有打扎实……”巴乔一边说一边指着球员们说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触,patton的基本功是你们所有球员里最好的。技术细节方面的处理也是,他已经29岁了。但是现在很多新的技术动作,他还是能够很快吸收和掌握……”
陈灼在一旁听的很有感触。12到19岁之间的训练阶段,他对技术细节的训练,完全是被两位老师“逼”出来的,一位是少体校的张老,一位就是那位韩国尚武队的李康助教练,当大部分小球员都喜欢踢比赛的时候,陈灼则是被他们逼着去做枯燥的颠球、过杆、踢射门墙、吊圈等等技术练习,对于绝对速度和身体强壮程度都没那么出色的陈灼来说,在他的少体校阶段很不受重视。
巴乔的这个“补位训练”。陈灼小时候在少体校也训练过,那时候是玩“踩影子”,不过大家都不喜欢这种无球游戏,而是更喜欢分组踢对抗赛,在球场上大呼小叫的跑来跑去。
这也是为什么陈灼在19岁之前没有入选国家少年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