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节 岿然不动 (第2/3页)
经总结成了浅显易懂的语言了,意大利著名教练萨基在他的著作中提出的那个“10米”概念,也就是对阵容的最佳也是最浅显易懂的诠释。
萨基认为,在足球场上,一个阵型中,球员与球员之间保持的最佳距离应该是10米,距离太长了球员之间无法兼顾,距离太短了,球员之间将会出现位置重复,经过他多年的实战经验激烈,提炼出了这个“10米”的阵型距离结论。
当年霍顿和米卢在中国担任教练的时候,曾经对球员与球员之间的距离做过专门的讲述,米卢还曾经别出心裁的用绳子队员们按照一定的距离捆成一排,让他们感受“一动全动”的阵型移动,也让他们充分理解“距离”的意义。
这些大师的理论书籍都是陈灼在国内联赛期间自己看的,很多书籍还是未翻译版本,抱着词典对照图形就那么磕磕绊绊的读着,多年来陈灼也生吞活剥的读了上百本这种理论性书籍,只可惜中国球员不像是欧洲球员那样,从小就有系统的青训体系,在中国,以赛代练的想法和理论知识的匮乏随处可见,就连中国国家队的国脚都曾经说自己“没怎么受苦就练出来了”,听起来像是自夸自己天赋秉异,但是仔细想想,这岂不正是映射了中国青训体系的不完备!
汉堡队的球员,除了皮特罗伊帕之外,基本上都是从小接受过系统的青训体系训练的,像这种阵型、距离的概念,早就成为他们习惯和本能的一部分。所以说,陈灼在汉堡队内做的每一种阵容调整,只需要在训练中稍事磨合就可以在实战中打出来了,有时候一个球员的更换牵涉到一连串的换人,球员们也是很迅速的就适应了。
这一次,针对沙夫的战术套路,汉堡队也只是做了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做了三五次训练准备。
(四)
倘若此时把直播镜头定格,然后换成正上方向下的俯视图,可以看到这个4-6-0或者5-5-0的站位,实际上是一个4-3-3的网状结构,三条线错落有致,分布在汉堡队半场的35米区域之内。
后卫线在距离球门15米左右横向排开,从左到右的奥戈、罗泽纳尔、马泰森、博阿滕保持着10米左右的距离,往外10米左右,从肋部开始从左到右是拜斯特、范尼、伯格,他们的位置和身后后卫线上的队友,差不多就是个等边三角形,只不过他们位置并不固定,全都在不断的跑动。
再往前10米的那条线,左右两边是陈灼和特罗霍夫斯基,中间是左右游弋的亚罗利姆,他们三个的横向距离中,中间的亚罗利姆现在是靠左,与特罗霍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