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7章 元仁宗厌倦皇位一心向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7章 元仁宗厌倦皇位一心向佛 (第2/3页)

,身心交悴,却总是费力不讨好。

    元仁宗无奈地摆了摆头,百感交集,不禁暗自叹息说:“人生不外就是生老病苦四个字,所以我们的佛祖如来,领悟人生的真谛,厌恶红尘生活,远离尘世,进入深山修仙悟道。仔细想来,我这个当皇帝的真没有意思,名义上是万民的主人,每天日理万机,弄到精疲力竭,寝食不安,也很难得到理解和支持。就连任用一个大臣的小事,都惹得那些检察官们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地指责。古人说得天子最高贵,简直是废话,在我看来,哪里有甚么趣味可言!倒不如想一个妥当的办法,跳出权力的罗网,做一个逍遥自在的闲人,那样就更加自在快活了。”

    他说到这里,又自嘲地嘿嘿笑了几声,又沉思良久,又自言自语地说:“有办法了,就这么办吧,我想是会达到目的的。”他合上佛经,放在一边,就站起身来,在侍卫们的保护下,进入寝宫,去找那些如花似月的宫女人们玩耍去了。人们弄不清楚他究竟想出什么办法,想达到什么目的。

    刚才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阅读的那些金字佛经,可是大有来头的,充满了传奇色彩,是人世间绝无仅有的珍品。那些喷有金粉的金字佛经,就是佛教中有名的《维摩经》。

    《维摩诘经》是大乘佛教的早期经典之一,因为此经的主人公为维摩诘居士,故而得名。唐朝时期的玄奘,宋朝时期的法戒和尚都曾译过此经。宣传在世俗生活中也能修炼成佛。

    维摩诘是一位在家的大乘佛教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据《维摩诘经》所讲,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位富翁,家有万贯,奴婢成群。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大菩萨。这位大菩萨早已成佛,号金粟如来,他才智超群,享尽人间富贵,又善论佛法,深得佛祖尊重。

    蒙古族向来就有信仰佛教的传统,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曾经下令,让番僧缮写佛经,供专门供皇帝阅读,前后总共花费了三千多两黄金。

    《维摩诘经》共有3卷14品,由后秦鸠摩罗什翻译,收在大正藏经的第14册。一部《维摩经》就要花费这么多的黄金,元朝时期僧人钱财之多,可想而知,真是富得流油。

    到了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当皇帝时,此时维摩经已经抄写完毕,送入了皇宫大内,所以元仁宗才把那本书看成秘本,恭恭敬敬地放置在皇室办公室内,每天在奏章报告之后的空闲时间里,朗读几卷,领会佛教的真意。其实天子念佛,就像是老虎颈上挂佛珠,假慈悲,实在是多余的事。

    元仁宗在政坛上很难进入角色,对当皇帝的活儿不大感兴趣,却悲观厌世,对四大皆空的佛法很着迷,就下令叫太子参与朝政决策,培养接班人,为以后交权作准备。

    那些朝廷大臣们得知消息,真是雾里看花,心里很不明白,纷纷怀疑皇帝的真实意图。大臣都认为皇上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为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