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第2/3页)
方妈狐疑地看着她们二人道。
“哦!没什么?”默北摇头笑道。“姐,考虑一下吧!”默北摇晃着她的手臂道。
其他人也纷纷认同方默南的厨艺,这个不用他们说,是有目共睹。
林老爷子手指着他们笑骂道,“你们这群吃货!”他眼神微敛,沉声说道,“华人的小餐馆成了中餐推广的瓶颈。老华侨都知道有个‘三把刀’的说法―――菜刀、剪刀、剃头刀,这是早期华人移民带来的三大安身立命工具。中餐就是伴随着华人的海外足迹步步‘扩张’的。
而现在出国热,那些莘莘学子可以负笈海外时,有不少人‘临时抱佛脚’,出国前匆匆忙忙到饭馆里面学艺,因为海外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背一口中华炒勺,就可走遍全天下。华人作为外人口,由于语言、文化障碍较多,中餐很容易成为谋生之路。因此多走低价小餐馆的路线,一开始就拉低了中餐的水平,给人固定了廉价的印象!但是中式快餐不代表中餐。”
这个方默南深有体会,“开中餐馆”被海外华侨华人当成养家糊口的手段,使得中餐馆之间一直存在激烈的恶性竞争,这不仅使中餐沦为廉价美食,也让中餐的“文化品位”几乎丧失殆尽。比如中餐在英国是廉价午餐的代名词,吃一次麦当劳的钱就能在伦敦唐人街饱食一顿不限量的中式自助餐。
当初在国外她可没少,端盘子、洗碗,兼偷师,就像爷爷说的,真正高水平的厨艺的厨师不多。
而她真正偷师的地方还是当地的高档中餐馆,他们坚守着传统的烹调方法。
林老爷子双手交叠,放在小腹上,慢悠悠地说道。“在19世纪前,华夏还是‘世界餐桌的中心’。
中餐与法国餐和土耳其餐一起,是世界三大美食之一;而中餐更是位列三大美食之首。
究其原因,并非是因为本土‘大厨’们一代代努力尝试做出美味的产物,而是因为至19世纪初期之前,咱们作为世界上最开放最包容的经济重心的一种结果。历史上的汉、唐、宋、元、明以及清早期,咱们都是世界经济中心,加之汉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也因此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于是,南方的大米,北方的稗子、小米和大豆,西域的小麦以及制面技术、中南美洲的辣椒等等,都随着南来北往的商人与官员交汇于华夏,这使得 ‘中华菜采纳了许多其他民族的饮食文化。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无论谁吃了中国菜都不会觉得不合口味。’更有趣的是,也因为咱们曾经是全球经济中心,要迎接来自于世界各国商人与官员,于是,在汉代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外用餐文化’以及最早的‘餐馆’。”
“看来,不仅国人爱中华美食,而且在世界史上,中华美食曾经是世界餐桌的中心!”方爸笑道“南南,这就是基础啊!”
方默南手托着下巴,笑而不语,吃遍世界看经济,老爷子很有心得体会嘛!
林老爷子话锋一转,古朴的声音再次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