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长安来使(下) (第2/3页)
旁的叶倾城。
叶倾城定睛一看,果不其然是李隆基亲笔的手谕,上面写的内容并不多,只是说了上个月他派遣左羽林将军孙老奴前去葛逻禄,回纥以及拔悉密三部,成功的策反了他们,三部以同宗主商议的机会,将阿史那骨咄诱杀,突厥汗国彻底分裂,陷入混乱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拔悉密酋长自立为颉跌伊施可汗,回纥和葛逻禄自为左右叶护。本来这就是李隆基想要的局面,但是谁曾想过了些天突厥余众竟然立了阙特勤之子为乌苏米施可汗,这可就超出李隆基所能掌控的局势了,因此他要王忠嗣在桑干河会战结束后率领大军直逼翰耳朵八里,看看乌苏米施可汗对待大唐是什么态度,如果不是真心臣服的话,那么他并不介意王忠嗣对突厥余众进行打压一下。
简单的概括,就是李隆基需要搞清楚这乌苏米施可汗的态度,如果他不愿意臣服的话,那么大唐就彻底让他和突厥的余众彻底消失在这世上,就算经历桑干河会战后唐军保底估计只有十五万骑兵精锐,但也足够横扫北方这些草原游牧民族了,除非他们会全部联合起来抵抗大唐,但是在李隆基的掌控之下,这种事是不可能的。
看完之后,叶倾城也陷入了沉思,随手将手谕递给了稍微远一点靠近他的一位唐军将领。
他所想的,不止是自己在这之后的打算,还有唐军的将来,他需要做两个假设,一是乌苏米施可汗愿意臣服大唐,那么王忠嗣就需要再搞清楚拔悉密,回纥和葛逻禄三部的动向,要知道那拔悉密的酋长已经自立为颉跌伊施可汗,如果他有独立之心,这对于大唐同样是一个威胁,他们今日能够让突厥陷入分裂,说不定将来便会成为下一个突厥。北方诸夷不都是如此吗,走了一个霸主,还会有下一个霸主,今天匈奴称霸,明天就换做鲜卑,再后天便化作突厥,总会有一个族群称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