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上) (第2/3页)
“不敢!”赵强侧身打开了门,将少女请了出去。
……
军绿色的悍马越野车行驶在武侯祠外大街上,临近中午,许多市民开着车接自己的小孩回家,车水马龙的将原本宽敞的街道挤得有些拥堵,交警顶着太阳的照射在岔路口指挥着交通,让成群结队的学生们先行通过,因此车行速度并不快。
少女坐在后排靠近窗户的一侧,她的双腿屈伸,膝上放着的却不再是那本莎翁的诗集,而是换成一本由蜀中才子孟山人写的传记文学《蜀相》,开篇扉页上印着的一副唐代杜甫所著诗文的意境图。只见寒风萧瑟的枯草时节,一个身穿白袍长襟、面容清瘦的老人独自站立在峭崖山头,望着山下绵绵不绝的营帐和灯火,眼中透着不甘与惆怅。
如此一副描绘英雄迟暮的画面,与亭亭玉立的少女显得极不协称。唯有少女自己心中清楚,她看这幅画的原因,只是因为家中的书房内,从她记事时候开始,便已经挂着这样一副图画。
少女偏过了头去,也不关心素有“批判主义大师”之称的孟山人所写书中有何内容,只轻轻的说了一句:“送我回去吧。”
话说得极为简洁,没有一丝拖泥带水,如同她人的装束一样白素简雅。
车轮在下一个路口右转,带着车上的人行去。
并非乘兴而来,也谈不上败兴而归,少女透过了车窗,看着外面一排排正在建或已经建好的高楼大厦,闪过的路边上与自己同龄人们快乐欢笑的表情,回想起那副画中浓浓的异乡茕茕孑立情绪,眼中透出与之截然不同的深深忧郁。
也许看出了少女在这种喧闹氛围下的愁苦心情,赵强在一环路立交桥下又转了一个弯,避开了人群驶入一条幽静深远的辅路。
这是前往护城河东面的方向,然而自从几年前政府因为学生下河游泳而被淹死的原因将护城河的路封了以后,这条路便唯一只能通往锦城军区家属大院。因此路上没有行人,枯黄了的梧桐树叶铺满一地,车轮行过,碾压出清脆无比的声音。
突然安静下来的环境也使得少女的心情慢慢恢复,只是带着别人无法读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