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朱家传说 (第2/3页)
呢,而中间为什么曾经让阵法停止过呢。而现在这又是什么原因。”
蓝老头一笑说道:“小子,我只能回答你一部分,只有现在和停止的原因理由,我真的无法回答,如果都知道我估计也已经达到跟你一样的境界了,就算是先祖复活也很难知道,因为过度的推演会影响寿命的,天机太深,最后很容易被反噬。
朱元璋到最后为什么心狠手辣的杀了那么多人,就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参与了这个庞大的工程,而工程的负责人刘伯温也没有逃过这个厄运,必死无疑,这巨大阵法几乎是以六芒星为基准,然后人工在十三陵的各大山脉上面雕刻出巨大的风水,然后埋入大量的法器作为阵眼。
而很多得道的大师几乎都被活活当做阵眼用血祭的方法来形成了阵法的轨距,可以说这个阵法是几乎里面几乎埋着很多大师的遗骸,至于还有没有活着的就不好说了。”
汪洋现在就好奇了,明孝陵好像是在南京啊,并不在十三陵,而朱元璋当时也是南京后来他的儿子朱棣迁都北京才有明十三陵和宫殿,难道朱元璋早就准备好了首都一直没有迁都吗,而明孝陵这个地方简直是扑朔迷离啊。
孝陵修建工程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动工,于洪武十六年完成了陵墓的享殿等主体工程,先后调用军工10万,至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其总体布局分两部分:一是导引建筑的神道,二是陵寝主体建筑。
明孝陵在清代曾受到过多次重创,尤其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几乎让明孝陵地表建筑毁于一旦,康熙手书的御碑甚至倒地破碎。一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曾国藩奉诏祭陵,才着手修复明孝陵。当时,曾国藩派员勘估,明孝陵维修实际需白银20万两,但是清朝财政拮据,结果最后只用了740两银子做了一些小维修,那块治隆唐宋御碑也被扶起粘合,至今碑身上还看得到一道补过的裂痕。原本人们可以从石碑左右二边绕过,而在1980年代以后,整个石碑左右都被水泥所固定,一直到屋顶;所以要先从御碑殿出来,才可以看到龟趺的后面。
方城的后面是朱元璋及皇后马氏合葬的地宫俗称宝城,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宝城厚实坚固,依山势高低起伏,下砌巨石,上用明砖垒筑,厚约1米;在南边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整个陵园明朝时曾种植松树十万株,放养悬挂银牌的长生鹿一千头,到明末清初的时候,就损失净尽了。至今明孝陵从未被盗过。
史料记载,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下令建陵。第二年8月,马皇后去世,9月葬入此陵墓,定名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