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三章 悲词双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三章 悲词双璧 (第2/3页)

只是赵老师说得也有一定的道理,谁又规定后世人不能在古砚上题诗。

    “马公子,我说的可是有一定根据的,这方砚台可是在明朝的内府档案上有记载的,传承有序的东西,曾经是康熙皇帝赐给纳兰性德的,只是在他去世的时候又收回去了,睹物思情。只是在八国联军进了京城,在战乱中从清宫内藏中遗失,没想到经历上百年的风雨,今天在这里现世了。”赵老师感慨的回忆道。

    “不对吧,在皇家御赐之物上题诗乃是大不敬之罪,弄不好要株连九族的,纳兰性德不怕吗?”马天佐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呵呵,当时纳兰性德在石砚上题诗,还曾受到康熙皇帝的表彰,说纳兰性德乃是重情之人,悲词双璧不若于此。”赵老师解释道。“只是事情很隐秘,知道的人很少,而我的祖父就是知情人之一。”

    “悲词双璧?”马天佐立刻循着石砚的边边沿沿寻找起来,似乎想发现另一句题诗。

    “马公子你不必找了,虽然题诗在石砚之上,但不显于形,你怎么会看到呢,如果在上面倒上一杯清水你就会看到一幅图画,在图画之上便是苏轼的题诗。

    “真的吗?”马天佐精神一振,抬头正发现刘胜和苏乐在旁边正听着他们的点评,有些尴尬地脸色一红。“这・・・”

    “呵呵,麻烦马公子找一杯清水吧,我对这里可不熟悉,这方砚台没想到还有还能浮现图画,我也想见识见识。”刘胜看着马天佐的窘态,立刻出言解围道。

    “谢谢。”马天佐感激地看了刘胜一眼,立刻吩咐服务生取一杯清水来。

    时间不大服务员就端着从玉泉山新取的清水回来了,刘胜接过清水,缓缓地注入石砚润泽的砚盘之上,随着清水的增多,浅浅的砚盘开始溢出水来,逐渐地浸润着整个石砚的表面,一幅绘画版的《天净沙・秋思》逐渐清晰起来,枯藤、老树、黄昏中的寒鸦,骑着一匹瘦马的诗人,憔悴踌躇的面容,手里高扬着一壶浊酒,凝望故乡,画风酣畅淋漓,自由豪放,不拘泥形式,将苏轼的画风极其吻合,上面更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诗句,‘子瞻’‘东坡’的字样。

    “这这是苏东坡的作品,他居然在石上作画?”马天佐怪叫起来,接触久了古玩自然知道苏轼的作品的珍贵,他的学生黄庭坚的作品都能过亿,更何况创作出这么一幅石中隐画,其价值可想而知。

    “历史上记载果然是真的,祖父啊,你果然没有骗我。”赵老师喃喃自语,一行热泪不觉得从两腮上流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