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2/3页)
君实之所以会说尹日升的形格不合,是因为考试出的题目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论语》里很平常的一句,按照明经考法,本是该将国朝钦定的注疏等等答上就差不多了,因为是初考,也没像国朝科考那样什么大经小经都定给题目,尹日升是怎么答题的呢?
他根本就想不起来这句话出自哪里,也不知道该怎么答,不过在沈方良强迫他背的东东里似乎有一篇《利者义之和论》,尹日升想起临入考场前沈方良那个威胁眼神,一个哆嗦,也不管不顾,就把这篇文章默写了上去,那么这篇让杨君实和若虚先生都叹服的《利者义之和论》是谁写的呢?
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苏东坡,恩,这位大文豪的父亲――苏洵。
咱们再来看看尹日升的诗文考卷:
考试的题目大概是要求以征战为主题写一首七言绝句、以早寒为题写一首五言律诗,尹日升是如何作答的?他的答卷上的诗词为下: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上,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都很不错吧!
前面那首七言绝句,是唐朝大诗人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后面那首是孟浩然的《早寒有怀》。
叮咚,不用多说,当然还是这十几天来沈方良强迫他硬背下来的!
就这么着,尹日升这个踩了狗屎运的家伙就被西湖书院给录取了,不知道其他知道真相的考生会不会一口老血喷出来。
事实上,别人对此中真相不知道也就罢了,这西湖书院的榜单一下来,李华静倒是第一个想要吐血了。
这个时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