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4章 论道 (第2/3页)
的想法。
赵建辉只希望通过自己和他的会晤,更多的了解高层政治中的一些做法,国内政坛的一些大佬在下一盘什么样的棋,到现在他也看得不是多么明白。和大河一郎这样的重量级政客接触,可能能学到很多东西。
但是,现在大河一郎说的话云山雾罩,让赵建辉很是无奈。所以,干脆就听他到底想说什么。同时,他也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一次见面的实质,只不过是摆出一种姿态罢了,就算是国内,也没有想让他说点什么出来。
哪知道,大河一郎却是越扯越远,从遣唐使一直说到了南宋灭亡时东洋国全国致哀。
这一段历史,赵建辉也是知道的,唐时,东洋国攻占高丽,被唐朝大将刘仁轨率军击溃,从那个时候东洋国才真正认识到了与zhōng yāng帝国的巨大差距,于是派人来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文化,还学习制造、建筑到典章制度等等一切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宋时,貌似很多东洋女子来大宋借种,希望可以改良品种。南宋亡时,东洋全国守孝。蒙古攻打东洋失败后,东洋人将俘虏的蒙古人高丽人全部杀死,对于那些南宋汉人则全部释放。总体来说,有宋一朝,东洋国对宋是彻底的尊敬。
但是,从明朝开始,就有了倭寇,虽然造就了俞大猷、戚继光之流,但也给东南沿海的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害。至于晚清,先是甲午海战,全歼北洋水师,然后再是旅顺港、胶州湾进而是卢沟桥事变,鬼子的铁蹄踏遍了华夏大地。
以赵建辉现今的身份地位,虽然不至于像一些人想的那杨对东洋人怒而诛之,但要说是有什么好感,那也绝对是不可能的。
也知道,大河一郎说了这么一大通,无非就是想说,咱们两国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咱们从文化上,习xìng上,人种上来说,很有一些共同语言的。
赵建辉就笑了笑说道:“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华夏国和贵国隔海相望,唇齿相依。按理说应该是一对好邻居。近些年咱们之间的经贸合作也越来越紧密,但是,两国间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得了的。现在,我只是一个地方的官员,希望今天和阁下的见面,能够促进东洋国企业和西川省的企业交流合作,其余的,还不是我现在应该考虑的问题。”
大河一郎将话题引到国策,赵建辉就开始讲西川省。大河一郎可能是无心,或者是真的对一千年前那个时候的两国关系很向往,但也只怕是更想从赵建辉嘴里嗅出些他感兴趣的东西。但赵建辉只代表西川省,他也只能讲西川。这种场合很敏感,错一句话就可能在国内引起一场政治风暴。尤其是,现在这个敏感时期。
大多数出访官员都是讲官话套话,但那些人大多都是一些上了年龄的老头子。赵建辉现在不过三十岁,看到他老气横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