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二章 都急了 (第2/3页)
每次抱着希望询问,得到的总是失望的回应。
失望便失望了,只要知道儿子在广州身体强健,过得开心便也罢了,大不了晚上几年再见面,哪曾想却得来了八个字:遭人劫持,生死未卜。
撕心裂肺的哭声在偌大的空殿中回荡,却传不出这百尺见方的地方。她的悲伤只能一个人独自承担,最多不过是和宜泉相拥而泣,四行泪水便是要将这华美的宫殿都浸透了。
道光心中也悲伤,但是作为皇帝,他要面对却不止这些。
到了上书房见到穆彰阿,听他讲了半晌,却连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
“穆彰阿,你先停停,”终于道光忍不住打断了侃侃而谈的穆彰阿,“曾国藩的事情迟早是要处理的,朕问你个问题,若是曾国藩去职,谁堪担任两广总督之职?”
穆彰阿被皇帝突然一问,愣了一下,我这还没说换总督呢,皇上怎么比我还急?朗声道:“奴才以为,耆英可当此重任。”
“耆英?”道光皱眉,“他一直在京中供职,没有外任之经历,恐怕不妥吧?”
“皇上,奴才以为总督职务非耆英莫属。他自任户部尚书以来,多与洋人打交道,而无论是琦善还是曾国藩在此方面都远逊于他,而他也精通财政钱粮之事,断不会像曾国藩一般像朝廷提出如此要求。”穆彰阿坚持己见,这可不能松口,现在穆党在京的官员中能够担任两广总督的只有耆英了。
道光沉默不语,此时他心中并未想着与洋人交涉的事情,而是奕忻的下落,如果耆英上任,他会像曾国藩一般全力地搜寻营救奕忻么?大臣有大臣的心思,帝皇有帝皇的心思,自古以来,这两方都是进行一场博弈,谁胜则谁拿到话语权。
而道光年近花甲,皇家的希望就在下一代,下一代中又属奕忻最为突出,谁知道耆英到时候安的会是什么心思?
穆彰阿见道光不回话,扑通一声跪到地上,再烧一把火:“皇上!此事重大,皇上定要速速决定,否则蛮夷必如豺狼入室,一发不可收拾,而曾国藩其人不过三甲出身才干不足以重任,年轻有失稳重,如何能和虎狼一般的蛮夷相抗争,再这般下去,我大清的社稷危矣!”
一时间竟然声泪俱下,煞有死谏的气势!
道光不禁动容,儿子和社稷比起来,当然还是社稷重要,便虚扶道:“爱卿何必如此?朕准……”他刚想说准了就是,管事太监的通报声将他的话头打断:“皇上,桂良大人求见!”
桂良怎么来了?穆彰阿眼看就要成了,却被人搅和了,心中很是不舒服。但是桂良并不是穆党中人,虽然平日里对穆彰阿也恭敬有加,但他历任封疆大吏,在朝中也是实权人物,并不会对穆彰阿言听计从。
道光听到是桂良来了,自然是命太监传他进来,这可是未来的儿女亲家公啊!
桂良回到京城后,就一直担任兵部尚书与正白旗汉军都统,行走之间有着武人的气概,到了上书房中见到穆彰阿也是一愣,拜见过道光后,也和他见了一礼。
“桂良你来得正好,朕正和穆中堂商量着两广总督人选的事呢。你是兵部尚书,两广那边又是与洋人打仗的前沿,你不妨一起来参详一下。”道光见面便将难题扔给了桂良。
桂良闻言不由惊声道:“皇上您在这时要换掉曾国藩?皇上难道还不知道恭郡王之事?”
穆彰阿听到恭郡王三个字,眉头不由挑起,奕忻!难道皇上停歇早朝和犹豫不决是和奕忻有关?他这只老狐狸自然地就将两者联系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