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潘家挑衅(二更求收) (第2/3页)
家田地在广州遍地都是,那岂不是以后整个广州城都招不得工人了?那郡王那边如何交代?
“不说话就当你是默认了!老弟,这里有文书一张,你就签了吧,这是就算过了。”潘正炜让随身的下人取出了一张白纸递给了伍绍荣,伍绍荣接过来一看上面书了四条:
一、赔偿潘顺徽医药费用共计三百两纹银;
二、伤人者送押官府,明正典刑;
三、伍家向潘家道歉,并在城内声明以告民众;
四,伍家今后将不许入潘家田地五里范围之内招工,否则一应后果由潘家承担。
潘家不愧是生在广州,走在时代潮流最前沿的世家,竟然模仿其虎门条约来,搞了个割地赔款道歉的套路。这四条前两条算是合理,后两条则就是要打伍家的脸了,伍绍荣只要签字画押了,以后伍家在广州就别想挺直腰板做人了。
潘正炜露出人畜无害的笑容道:“老弟,笔墨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了。”他让随行的下人递上了笔墨,只要伍绍荣签了,潘家对伍家也宣告胜利了。
潘家与伍家的矛盾素来就深,潘家是十三行第一任总行,其祖父潘振承是前一任的中国首富,到了他父亲潘有度这一代却被伍秉鉴比了下去,生生将潘家挤下了十三行总行,是广州第一大富户也由潘家转移到了伍家。
因而潘伍两家平日里见面之时笑脸相迎,背地里却是刀剑相向。潘有度在二十年前就去世了,家业到了潘正炜手中时已经大大不如伍家,而伍秉鉴却十分坚挺,一直活到现在胳膊腿还灵活的很。和伍老狐狸对着干,潘正炜自认没有这样的能耐。
因此潘家就逐渐淡出十三行,走了中国商人有钱之后的习惯套路。买田置地,开始全力培养下一代读书入仕,如今连潘正炜的两个孙子都已经中了科举,潘家从一个商户成了广州罕有的科第世家。所以潘正炜十分看不起伍家,潘家已经专民为官了,而伍家虽富贵却仍然是士农工商中的最后一等。
在广州的上流社会中,潘家的名声也比伍家要大上许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