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三章 穆彰阿的决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九十三章 穆彰阿的决定 (第3/3页)

东来已经三年了。

    这三年是奕忻起步的三年,但是诸事却十分顺利。

    首先道光皇帝出人意料地对自己在广州的所作所为十分支持,他所要求的东西总是能够得到批复。因而在政治上,奕忻凭借着自己的身份基本上没有受到过诘难。

    这里说基本上,是因为奕忻探得京城的朝风中,当朝军机首辅穆彰阿貌似对自己有一些小动作。但是奕忻很快就释然了,自己抢了人家的摇钱树,人家要不给他上点眼药那还说不过去呢。

    其次制造局制造的第一批机械终于开始售卖,而制造局也获得了首批利润。看到了利润,奕忻与伍家的合作更加如鱼得水。只是在第一批的机械中,福布斯一个人就拿走了总货量的八成,而剩下的两成绝大部分是伍家自己消化了。

    也就说广州其他几家富商对这个东西还是报以观望的态度,除了潘家象征意义地采购了一台之外,其他人仍然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做吃螃蟹的第一人。

    虽然与奕忻设想中的情况有出入,但总是没有出现滞销的现象,让奕忻心中稍有宽慰,毕竟改变国人思想不是一年半载就能成就的。

    第三个收获就是南华大学堂了。有了一百七十二个二世祖作为底子,南华大学堂的第一期招生异常地顺利。而在曾国藩递给道光的折子当中,将一百七十二人说成了自愿留粤,发誓报效国家的正面典型,这也让道光龙颜大悦,加上奕忻的密折南华大学堂就正式成为国营项目。

    而在后续的招生当中,奕忻给出了极其优厚的待遇:凡是修满学分毕业者赐举人出身,如果留洋有成归来,则直接赐同进士出身,任两广官职。这使得当地的豪门大族纷纷想塞自家的子弟过来,连京城的那些个老家伙也偷偷地问曾国藩要学生名额。

    就这样,南华大学第一期二百五十人名额爆满,后续而来的学生也被奕忻打发了半年的军训才得以入学。

    到如今二百五十人已经修业两年,等待着毕业了。奕忻的手中又多了一批可用的人。

    ----

    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浑身无力,晚上完全不在状态,四千多字,已经是极限了。

    平淡很快就会过去了,奕忻面临的将是更大危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