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第三百三十五章 数术讲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卷 第三百三十五章 数术讲解 (第3/3页)

有记载使用什么计算工具,曹元里用的是“食著”—就是筷子,而不是利用权衡。计算家畜、作物收成时也没有用什么设备。袁弘御测算桐树的叶子,竟然是用测量桐树围径大小。为了验证计算结果,特意摘掉几片树叶,简直等同于猜测,结果精确到大小叶片都能分辨。

    以上说明,古人计算事物肯定有特殊的计算方法,利用极其简单的工具,获得完全准确的结果。计算的事物,测量的单位甚至完全无关。袁弘御计算被摘落得树叶依据是什么,完全不得而知。

    再者,三个故事计算对象都是难以验证的(除了计算粮囤),是猜测或预估。用今天现代数学的概念,必须采用统计,回归等相关理论,有非常繁杂的运算才能得到近似解,而古人显然并不具有我们可以理解的方法或设备,却能得出精准的结果,这难道是“易理”推论?

    另外,这些算学家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工具,似乎也不需要。綦母怀文计算枣树果实不仅能给出总数目,还能按成熟的程度分清具体个数。现代数学只能是全部摘下,请人来查数,还必须先行定义好成熟度划分。这是现代实证科学思想的实验过程描述。而綦母怀文则神乎其技,他所采取的是真正意义上的“魔幻”般的技术技巧或方法。

    曹元里也是神乎其神的,他计算陈广漢的2囤米时,一只耗子的消耗都在计算之内。家畜和农作物收成数目,现代数学就只有依靠统计和回归预测。而曹元里就连到现场看一眼都不要,使用的是筹码(就是短棍儿),竟然算了出来,还非常准确。袁弘御不仅能算出树上的叶子,就连器物什么时候破碎都能时刻不差,这不是神话奇谈么!

    我们由此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数术有多少失传了的理论方法和技巧。我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博”存在何处,“大”何以度量,“精”细微毕现,“深”奥妙无穷!

    数术,绝非现代数学定义,概念所能包容的。简而言之,人们一般认为算卦,占卜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糟粕,这实质上才涉及到“数术”。古人云:“掐指一算”,是一个推测事物变化规律的过程,所谓“梅花易数”,是这些推测,计算规律中的常数,变量,公式,曲线,相互作用的表现。

    五、数术文化的来源

    我国六书之首即为“易”——就是周易,数术文化基本上来源于此。阴阳五行、先天易数之类卜筮之学,体系基本上完整严密,都有崇天敬神的本意。数术与现代数学具有完全不同的概念。

    至少在宋朝以前,人们对现代意义上的数学,只把其归入数术中的小部分内容,商人计利而用,士大夫不屑一顾。汉书《屡历志》:“数者,一十百千万也,所以算数事物,顺性命之理。《书》曰:先算其命。……探赜索隐,鉤深至远,莫不用焉。”所以在古人看来“算数”之学莫不是与“性命之理”息息相关。就在这一点上已经不为受现代科学思想限制的人们所熟悉,甚至是理解了。恰恰就这部分性命之理,正是数术的精华所在,作为玉碗破碎的结果,才能于事先洞见,破碎时刻也毫厘不爽。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