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三寸不烂之舌 (第2/3页)
、饮茶,能静心静神,能陶冶情操,去除杂念,更使人的心境达到清净、甜澹、内省。
其实所谓的茶道,就是文化的核心,也是净化灵魂的仙丹妙药!它讲究的是“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和环境。
此五境之美饮茶,无非是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所以“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至此,茶道的灵魂便是“天人合一”!
此时此刻,前厅内静若无人,崔英杰、郑家义和李秀成都听傻了,痴了,他们虽然也是文人出身,对于喝茶也是有讲究的,但是如洛雪所言,他们都自省愧惭,感到以前的茶都白喝了。
“敢问长乐县主,喝茶如何才能达到“天人合一”?李秀成在这一刻,对洛雪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便恭声请教道。
洛雪笑意盈盈,天真无邪的笑脸上,梨涡深陷,显得更加单纯,可是有谁知道她的一番立论是那么“厚颜无耻”地抄袭别人家的精心之作呢?
见陇西李家副家主已经被自己给调动起了心潮澎湃,便继续煽情地轻轻吟诵道,“宿醒来破厌觥船,紫笋分封入晓前。槐火石泉寒食后,鬓丝禅榻落花前。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邂逅化胥犹可到,蓬莱未拟问群仙。”
这首《茗饮》是元好问著名诗篇,这首诗就是在品茶时“天人合一”的真实写照,更是契合自然的绝妙诗句,结果元好问晚生了几百年,自己精血之作又被洛雪给剽窃到了大唐朝。
就在洛雪轻扬悦耳的一首《茗饮》吟诵完毕,崔英杰、郑家义和李秀成再也坐不住了,三个人齐齐地站起身来,离座而下,来到洛雪面前长揖一礼,齐声赞叹,“某等钦佩之至,某等望尘莫及啊!”
可不就是望尘莫及吗?历史上有几个元好问?谁又能将“天人合一”的佳境如元好问那般写得传神?
洛雪偷笑,暗自得意,嘿嘿……老姐我“窃文”,可不是“偷文”,文人所讲窃,不是偷噢。这话好像是那位寒酸秀才孔乙己说的吧?“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当然不能算,洛雪虽不是孔乙己,但是其言语与之极为相同,“窃文”不算“偷文”,因此不必愧疚!
瞧着崔英杰、郑家义和李秀成三人那满脸地恭敬之色,洛雪心里忒舒服了,就感觉屋内弥漫的空气都是快乐清爽的……
“三位前辈不必如此客气,雪娘万不敢受此一礼。”洛雪觉着谦虚一下还是必要的,若不然会被误会自己骄傲自满骄傲自大骄横无礼。
不过,洛雪还真想多了,大唐素来是魏晋的影响,儒雅之风盛行,而且士族子弟大都是随性而为,说话做事全然没有后世酸儒之风气。
所以这会儿子崔英杰、郑家义和李秀成除了敬佩之外,还真没有其他的杂念,这也是因着他们深信了线报所言的那样,洛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