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行籍田之礼 (第3/3页)
,吾皇万岁啊,臣到蓝田县方才知晓,那新封的长乐县主果然是非同常人,不但为我大唐制造出了神奇的耕犁――曲辕犁,更为吾皇陛下带来了大量的金银珠和高产水稻。
不仅如此,通过臣的几番考量,这位六岁的小县主,竟然还是个深谋远虑聪慧过人的奇女子,她言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天道、人道,更是君者之道!
臣在与鲁国公程大将军言谈突厥战事,并提及颉利贼索要贡物,程大将军便很气愤言说要马上给予突厥痛击,臣亦然。
但是,长乐县主在一旁接言道,我虽年幼女娃,但亦是大唐子民,深知作为子民的使命,那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臣被其豪言而震撼!
然,长乐县主又说,此时开战不利于我大唐。原因有二,一是我大唐连年战事没能更好的休养生息,使得人马困乏战斗力不锋,若是硬打必会吃亏;
二是我军严重地缺少粮草供给,前方开战,后方军需无法保障,那就是惨败的结局,所以长乐县主认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高!
吾皇万岁,长乐县主之言堪堪是语出惊人!
她对臣言说,忍一时,不是忍一世。忍,是为了更严厉更猛烈地反击做准备;退一步,不是退两步,三步。退,是为了更快的冲锋续备力量。最后,长乐县主说了一句让臣折服的话来,她说,寒冬已近,春天还会更远吗?
吾皇万岁啊,小小的长乐县主对大唐和突厥双方的实力竟看得如此透彻了然,实在是我主陛下之幸!
就因为长乐县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使然,她提出明日金银珠种植当行籍田之礼,臣亦赞同。
但臣言明吾皇万岁朝事忧心不得离开。那长乐县主却道,“太子乃一国之储君,是君非君确为君!如储君代圣人行籍田之礼,也是百姓鸿福!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杜如晦稽首叩拜,请万岁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