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7.摇钱神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7.摇钱神树 (第2/3页)

死了!”

    老师的话更加证实了我的猜测,五彩石应该就在那个大石盒里。这七个盒的排列暗示的是一个由生转死,由死转生的奥妙!那个石盒一定是空心的,里面还有个质地不同的盒!这正和佛家的舍利函是一样的,就像当年发现渤海古国的舍利一样。我记得一七五年四月,在宁安县渤海公社土台大队,一个农民犁地时发现了一个舍利函,这个舍利函由七重组成,第一重为石礅,第二重是石函,第三重是铁函,第四重是铜函,第五重是漆匣,第重为方形桶状银匣,由多层丝织品包裹,第七重为桃状圆形银盒大小与鸡蛋相仿,盒内装着一小巧玲珑的琉璃瓶,长颈鼓腹,状如马蹄樽,这就是舍利瓶了。瓶内装有七颗舍利,可惜那位农民拿在手,不慎掉了两颗在地上,再也没找见,而那五颗舍利现存物馆内。

    “老师,刚才你说什么,什么你不会死了?”我不解地问道。

    “你就别问了,一切的一切等我拿到了五彩石以后我一定把我知道的全部都告诉你。”老师兴奋地说道,他的疯狂状恐怕现在连他自己都不认识了。

    “可是,这棵青铜树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钱币在上面?”信宏看着上面问道。

    “这就证明了这棵青铜树绝对是在汉代以前就做成了!”老师坚定地说道。

    “为什么?”我和信宏同时问道。

    “对青铜神树的崇拜,在四川源远流长,你们听我说吧。”老师平复了激动的心情,简单地对我们解释其的奥妙。关于树上系的钱币,最早的献见于《三国志*邴原传》注引《邴原别传》,里面说:“尚行而得遗钱,拾以系树枝,此钱既不见取,而系钱部愈多,问其故,答着谓之神树。”这是缘故的一种遗俗,意思是说在路上捡到钱币,将它们系在神树上,没有见到别人来取,因此树上的钱币越来越多,这也反映了上古人类的善良和淳朴:遗物不取,归之于神树。至于为什么说这棵神树绝对是汉代以前的,老师解释,近几年出土的汉代青铜树已经变了风格,就拿1941年出土于四川彭山166号汉代崖墓的青铜树,它的树座上就浮雕着一个人手持竿打下树上的钱,另外几个人则将钱币装进箩筐里挑走。到了汉代,青铜神树已经变成了现在所谓的摇钱树。

    “这么说来,摇钱树这个东西是从上古的青铜神树演变而来的吗?”我问道。

    “现在先别说了,先把石盒拿下来吧。”老师焦急地说道,看来他也知道事态紧急。

    青铜神树稳固地插在山峰上,这座山峰明显就是人工堆砌而来的,要不怎么能把这么大的青铜树立在山顶上呢。青铜树分为七层,每一层的间隔都不是很大,如果要往上爬是非常容易的。老师盯着树冠,然后不顾自己身体疲惫地就往上面爬。我急忙跟过去,却在青铜树下发现了几撮白色的毛发,这撮毛发好象是…对了,是那只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