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另一个西水村 (第2/3页)
城,我们要在这个村待上几天。信宏还说,他想在这里找找看,看看哪里有什么山峰之类的。
我们走进了西水村,村绝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青砖瓦房,还有为数不多的稻壳和泥石房屋。有些村经济宽裕的村民自己修建了部分砖瓦房,因此偶尔还会有泥砖屋和红砖屋突兀地出现于青砖瓦房。有些穷困的村民采用北方夯筑的办法,先架起木板,填入泥石稻壳,再用人力一层层地夯起泥墙。由于这里雨水多,泥房受积水冲泡很容易倒塌,主人还用大石和以石灰,堆砌成一米多高的防护墙,保护泥屋。
这个村的布局采用了北方村落常用的丁字街巷手法,同时也融合了岭南传统村落梳式布局手法,南北风格奇妙地统一在一起风格难免显得有点儿“诡异”,错综复杂的道路兜兜转转,外人入村如同进入了一个大迷宫。全村每条街巷,没有一条是笔直的,顺着石路随意而行,每行数十米后,七拐八弯的道路一刹那间居然会在眼前消失,不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也会不时出现。这里和那个西水村的布局几乎是一样的!
当我们走进村里的时候,我才发现这里的村民都是面无表情,衣着也是旧国时期的那一类型。这里的一切看来都保存着最原始的特征。我们寄宿在一个老人家的,这个老人一个人住在青砖瓦房,她的脸上堆满了皱纹,眼睛里似乎还有一股哀怨,也许孤单的老人都会有这样的眼神。我不大敢直视这个老人,并不是我歧视老人,只是这个老婆婆给我的感觉有点恐怖。
“你们两个就住这个房吧。没地方了,你们就挤一挤吧!”老婆婆说起话来很吃力。
“这么热的天,两个人挤在一起?”我有些不情愿,我看到这座瓦房除了类似客厅和厨房的,还有三个卧房。于是,我说;“老婆婆,这里不是有三间卧房吗?你自己睡一间,还有两间给我们两个睡,行不行?”
“还有一间是我的孙的,你们不许睡!”老婆婆说得很坚定。
“您老还有孙?那他现在人呢?”我好奇地问,哪有年轻人把老人一个人扔在家里的。
“他……他……”老婆婆突然有些激动,语无伦次地说,“他死了!我没有孙!”
老婆婆一边激动地胡言乱语,一边蹒跚地走回了自己的房间,只留下一头雾水的我们。我和信宏走进房间里,这里到处都是厚厚的灰尘,看来这里已经很久没人住或者打扫了。房间里也只有一张床,而且床也不怎么大。这大热天的,让我们两个人在睡哪!
“信宏,你看看。床还是的被褥都已经发黄了。你怎么住在这家啊,没别的地方可以住了吗?”我抱怨地说。
“我问过了,全村人只有这个老婆婆家里有空房。没办法的事嘛,”信宏耸了耸肩,无奈地说,“我们将就地在这里住上几天吧,又不是叫你一辈住在这里。”
我坐在床上,皱着眉头说:“信宏,你问过村里的人了吗?这附近真的没有一座山?”
“问过了,他们都说没有,而且这里的确也是一片辽阔。哪来的山峰?”
我们坐着聊了一会儿,然后就把各自的行李整理出来。我拿出了没电的手机,这才想起老师曾经给我发过一条短信,而且我还在林里见到了他。这里又不通电,我怎么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