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关于红崖天书 (第1/3页)
本书只是一篇超级虚构的小说,诚然有一些现实的东西在里面,但是虚构的成分占多一点,请大家不要用纪实片的眼光来看待本书,当然,有错指出是对的,但是要注意书里对现实的艺术处理,这不是在写纪实书。
关于红崖天书的来历一直争论不休,我自认没资格和大师级的人物辩论,不过有几点是值得指出的。
首先,红崖天书是怎么被大家所认识的,开端是这样的:红崖天书的发现并非地理学家或探险者,而是一位风流倜傥的古代诗人。明代嘉靖年间的黔籍邵元善,游山玩水之余写了一首《红崖诗》,由此千古之谜的天书从平平淡淡脱颖而出,史学考据家则将红崖天书从历史的沉淀推向社会。
《红崖诗》云:红崖削立一千丈,刻画盘旋非一状。参差时作钟鼎形,腾掷或成走飞象。诸葛曾为此驻兵,至今铜鼓有遗声。即看壁上纷奇诡,图谱浑领尚且盟。
这首作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的红崖诗,辑于《黔诗纪略》,是红崖天书目前发现的最早字记载。诗人形象地叙述了红崖天书的概况及书形,并以《华阳国志》为据,运用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将天书及蜀汉诸葛南征,教夷人图谱相联系,认为天书的内容即此。而《华阳国志》记载的就是当时的四川那片区域,我的第2卷里也提到过这本书。
再来说一下红崖字的特点,这个现在的教授所解释的有很大的联系:所谓“红崖天书”,是指在贵州省安顺地区红崖山石壁上刻的字。二十世纪十年代初,在贵州省安顺地委倡导下,红崖古迹考证热在国内外兴起。目前,在“红崖天书”考释首当其冲的是原迹遗存问题。由于红崖古迹上的字迹是写上去的,不能拓取,要得到它,在没有照像技术之前,只能依靠人工临摹,这就是历代流传了多种摹本的原因。
接下来就是很重要的一点了,这就说到了国研究学术的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