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八章 破茧成蝶:从技术突围到生态重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三十八章 破茧成蝶:从技术突围到生态重构 (第1/3页)

    2016年·春·战略升级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的玻璃穹顶下,路知晓站在全球绿色建筑峰会的演讲台上。大屏幕显示着海市节能集团最新的战略图谱——“建筑能源生态云平台“。

    “未来的建筑不应是能源消耗者,而应成为微型能源站。“他的声音通过同声传译系统传遍全场,“我们的BEMS4.0系统,能让整栋建筑像生命体一样自主呼吸、代谢、再生。“

    台下闪光灯连成一片。在后排座位里,司马经行微微颔首。这位昔日的领路人如今退居二线,把战略决策权完全交给了新一代管理层。

    演讲结束后,德国西门子的技术总监主动前来洽谈合作:“路先生,我们在工业物联网领域的经验,或许能加速你们的云平台落地。“

    路知晓握着他的手,想起2011年那个带团队啃德文技术手册的深夜。如今,他们终于从“学生“变成了“合作伙伴“。

    2017年·夏·智慧城市的野望

    杭州市政府招标会上,路知晓团队提出的“城市级建筑能耗监测平台“方案引起轰动。这个需要接入全市3000栋公共建筑的超级项目,正是检验生态云平台的最佳试验场。

    “每栋建筑就像神经元,我们要构建的是城市级神经系统。“技术总监林妍在演示时这样比喻。

    但项目启动三个月后,现实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老城区的供电系统太老旧,根本承受不了实时数据传输!“现场工程师发回紧急报告。更棘手的是,不同年代建筑的计量设备标准五花八门,数据格式根本无法统一。

    深夜的应急会议上,有高管提议放弃部分老旧建筑。路知晓却突然问:“还记得我们2013年做既有建筑改造时的'贴片式传感器'吗?“

    两周后,一种新型的“建筑可穿戴设备“诞生了——不改造原有线路,通过无线传感网络采集数据。这个被迫创新的方案,反而成为项目的最大亮点。

    2018年·秋·资本的诱惑

    “200亿估值,Pre-IPO轮。“红杉资本的代表推过一份投资意向书,“条件是你们要砍掉利润低的传统工程业务,专注平台开发。“

    董事会吵翻了天。分管工程板块的副总拍桌子:“没有实体项目做基础,云平台就是空中楼阁!“

    路知晓站在落地窗前,望着楼下正在施工的智慧园区。那里每块玻璃幕墙都是光伏板,每个通风井都藏着微型风机——正是实体项目与数字技术的完美结合。

    “我们不做选择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