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四章 三十六计新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四章 三十六计新用 (第2/3页)

。“这大概就是‘养精蓄锐,以待敌之可胜’。”他在日记中写道。

    计谋的普适性令他惊叹,很快便应用于社交领域。他心仪文学院的苏雨晴已久,却苦无接近之策。这次,他选用“笑里藏刀”——表面友善,暗中布局。

    打听到苏雨晴每周三下午必在图书馆三楼看文学杂志,他便“偶然”出现在同一张桌旁。

    “这里有人吗?”他指着她对面的座位。

    苏雨晴抬头微笑:“没人,请坐。”

    他放下书包,故意让《百年孤独》的封面显露出来——这是他提前打听到的她最爱的书。

    “你也喜欢马尔克斯?”果然,她注意到了。

    “是啊,尤其迷恋他魔幻与现实交织的叙事……”知晓虽只恶补过书评,但此刻侃侃而谈。两人相谈甚欢,离别时互加了微信。知晓心花怒放——“笑里藏刀”,首战告捷。

    随着实践深入,他领悟到三十六计最精妙处在于灵活组合。学生会新一届选举时,他同时运用了“无中生有”和“反客为主”。

    作为文艺部普通干事,他本无意参选。但听闻部长职位可能被风评不佳的大三学长张强内定,他决定出手。

    先“无中生有”——在学生会群匿名发布数篇探讨民主选举重要性的文章,引发热议;再“反客为主”——在正式会议上,公然提议“全体干事投票决定候选人”,赢得广泛支持。

    最终,选举改为公开投票,他的好友李娜成功当选。张强虽怒不可遏,却无可奈何。

    “三十六计,真不是盖的。”当晚卧谈会,知晓难免得意。

    “知晓哥,你变化真大,”王志明从上铺探出头,“以前这种事儿你都躲着走。”

    知晓怔住。的确,半年前的他还是个畏缩的普通学生,如今竟能主动参与乃至主导事件。三十六计赋予他的不仅是技巧,更是一种主动思考、寻找机遇、灵活应对的思维方式。

    三、创业竞赛中的“连环计”与“走为上”

    2001年9月,大二下学期,学校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知晓组队参赛,成员包括计算机系的张伟和经管学院的刘芳,项目是校园二手教材交易平台。

    初赛顺利晋级,但复赛前一周,核心技术人员张伟因家事退出。知晓心急如焚。

    危急关头,他想到“连环计”——多计组合,环环相扣。首先“抛砖引玉”,在编程社团活动中有意抛出平台创意,吸引数位高手兴趣;继而“借尸还魂”,邀请大三学长王浩临时加盟,许以未来股份;最后“上屋抽梯”,演示前一天才向评委说明团队调整,避免深究。

    复赛演示近乎完美,团队成功晋级。知晓看着评委赞许的目光,真切感受到了策略的力量。

    决赛前夜,团队熬夜修改方案。凌晨两点,刘芳忧心道:“我们的商业模式太单薄,明天肯定赢不了那支研究生队。”

    知晓望着众人疲惫沮丧的脸,做出惊人决定:“那我们就‘走为上’。”

    “放弃比赛?”王浩愕然。

    “非是放弃,乃战略转移。”知晓解释,“与其硬拼垫底,不如主动角逐‘最具市场潜力奖’,此专项奖竞争小,奖金亦丰。”

    团队成员面面相觑,最终同意。次日路演,他们突出项目市场价值而非技术细节,果然如愿拿下专项奖及五千元奖金。

    “知晓,你这招太高了!”刘芳兴奋道,“若硬撑,恐一无所获。”

    知晓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