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二十四章 三十六计新用 (第1/3页)
2001年6月,阴雨连绵。知晓哥盯着电脑屏幕上那刺眼的“78分”,胃里像被塞进了一块冰冷的铅。概率论期中考试,他再次与高分失之交臂,这已是本学期第三门未能突破80分的专业课了。窗外的雨点密集地敲打着玻璃,仿佛在无情地嘲笑着他的无力。这个成绩,与他头顶的“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光环,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知晓哥,又查成绩呢?”室友王志明擦着湿发从浴室出来,“别太在意,概率论本来就难,咱班挂科率快一半了。”
知晓苦笑一下,合上电脑。他明白这是安慰——王志明本人考了89分。作为985高校的大二学生,他曾以为大学课程游刃有余,90分信手拈来,现实却给了他一记闷棍,专业课的难度远超想象。
“是不是家教做太多,分散了精力?”他叹了口气,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几乎崭新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书页干净得刺眼。
“别这么说,”王志明坐到他身边,“你游戏打得好,国奖也拿了,说明智商没问题,可能就是方法不对。考虑减几份家教?”
一、初遇奇书与“借刀杀人”
方法?知晓望向窗外雨幕中朦胧的校园,忽然想起高中班主任的告诫:“学习如用兵,要讲究策略。”当时只当是句空话,如今想来,或许真蕴藏着真理。
次日无课,他破天荒地去了图书馆,目的不是自习,而是寻找学习方法类书籍。在三楼社科区徘徊时,一本蓝色封面的《三十六计现代应用》吸引了他的目光。
“兵法和学习能有什么关系?”他嘀咕着,好奇地抽出了书。
翻阅目录,他惊讶地发现每一计后都附有现代案例:“瞒天过海——商业谈判中的信息控制”、“借刀杀人——资源整合的艺术”、“以逸待劳——高效时间管理”……
他在角落坐下,不知不觉读了一上午。其中一个“瞒天过海”的案例深深触动了他:某学生通过改变学习环境与方式,让大脑误以为在进行轻松活动,从而大幅提升效率。
“或许……真该试试?”他借出了这本书。
回到宿舍,他立刻制定了首个计划——“借刀杀人”。此计精髓在于“利用第三方力量达成目标”。他的理解很直接:借用“学霸”之力。
目标锁定为总坐第一排、笔记出了名工整的林小雨。次日课间,他拿着笔记本,诚恳地走上前:“小雨,我概率论有几处实在弄不懂,能借你笔记复印一下吗?保证完璧归赵。”
林小雨推推眼镜,犹豫片刻,还是拿出了那个黑色笔记本:“别弄脏了。”
“绝对保持原样!”知晓如获至宝。
林小雨的笔记堪称艺术品,重点红笔标出,难点蓝笔注解,还有自创的记忆口诀。知晓花了一周潜心研究,将精华悉数摘录。
两周后的随堂测验,他竟考了85分!听到名字被念出时,他心跳如鼓。
“知晓哥,可以啊!”王志明捅捅他胳膊,“怎么突然开窍了?”
“借了点东风。”他神秘一笑,初次尝到了“用计”的甜头。
二、深化应用与思维转变
初战告捷,知晓开始系统研读三十六计,发现这些古老兵法竟能巧妙解决诸多现代困境。
他第二个要攻克的是熬夜恶习。他决定试用“以逸待劳”——养精蓄锐,以静制动。他制定了铁律:晚11点睡,早7点起,午休20分钟。坚持一周后,白天精神焕发,听课效率陡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