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章 复读教室的夏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八章 复读教室的夏天 (第3/3页)

孤独的光晕。他总会想起关盼盼曾说,要带她妈妈做的糯米糍给他尝尝,这个约定,永远无法兑现了。

    一个月后的周末,他在书店偶遇了关盼盼。她和女伴走在一起,穿着淡黄色连衣裙,头发剪短了,更显活泼。他下意识地躲到书架后,心跳如鼓。

    “盼盼,你那个帅老师怎么不来了?”女伴的声音清晰地传来。

    “谁知道呢,”关盼盼的声音低了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连声再见都没说。可能……嫌我们辅导班太小了吧。”

    他几乎要冲出去解释,双脚却像灌了铅,动弹不得。待他最终鼓起勇气追出去,人潮熙攘,早已不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在高家的辅导持续了整整一年。高丽丽的成绩从三十多分提到了七十多分,勉强考入了南海省财务学院。结薪时,高母塞给他一个厚实的红包,脸上终于有了笑容:“丽丽能有今天,多亏了你。”

    复读结束,他的高考成绩比去年提高了三十多分,足以叩响一所不错的985大学之门。口袋里装着家教攒下的几千元钱,那是他准备给父母的礼物。

    经过那条熟悉的街道,王老师的辅导班门窗紧闭,积着薄灰,显然已停办许久。他驻足良久,仿佛又看到了那个举手提问的身影,听到了那串清脆的笑声。

    人生充满了偶然的相遇和必然的分离。那个曾给他塞零食、画笑脸的女孩,成了他复读岁月里最明亮、也最遗憾的一道印记。而他,甚至没能好好说一声再见。

    后来,关盼盼曾多次去淮河一中打听他的消息,知晓哥心底也藏着一份想去寻找她的冲动。只是,他始终在穷困与奋斗的泥沼中挣扎,无力也无心去经营这份朦胧的情感。或许,这就是有缘无分。风吹落叶,他紧了紧背包,走向车站。身后,淮河一中的钟声悠悠敲响,为这一年的青春,画上了一个带着缺憾的句点。

    正所谓:《复读偶记》

    淮水悠悠映旧窗,青衫粉笔共斜阳。

    解题忽见秋瞳澈,传纸轻藏墨迹香。

    夜雨豪门金盏冷,春风小院玉人伤。

    此生多少擦肩憾,最是课铃响未央。

    又谓:《复读教室的夏天》

    粉笔灰落在九月的阳光里,

    你提问时,马尾辫轻轻扬起。

    我讲解的三角函数,

    抵不过你眼中闪烁的星群。

    课桌下传递的巧克力,

    在掌心融化成甜蜜的负担。

    你塞来的纸条上,

    歪歪扭扭画着我的侧脸。

    而生活是道无解的方程,

    当高家的轿车停在雨夜,

    辅导班的灯光渐暗——

    我甚至没勇气说声再见。

    多年后仍记得那个黄昏,

    你站在黑板前演算,

    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像两条永远不相交的辅助线。

    这段经历,让知晓哥初次展露了教学天赋,也让他更深刻地理解了现实的重量。那份来不及说出口的告别,成了青春记忆里一道温柔的伤痕,提醒着他,在通往未来的路上,有些风景,注定只能路过。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