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沁园春·高考 (第3/3页)
就在父子俩一筹莫展,几乎要被现实压垮之际,一道曙光穿透了阴霾。淮河县一中的一位老师,几经打听,找到了路家。
“知晓同学,你家的情况我们学校听说了。”老师看着眼前这个清瘦却目光坚毅的少年,以及一旁双手布满老茧、神情局促的父亲,语气诚恳,“我们校领导经过研究,决定给你提供一个机会。欢迎你回到县一中复读一年,学校将免除你所有的学费和住宿费,并且每个月提供200元的生活补助。”
这个消息,对于深陷绝境的知晓哥而言,与其说是一根救命稻草,不如说是一个从天而降的机缘,一扇在黑暗中重新打开的希望之门!它意味着,他仍然可以留在求学的轨道上,仍然可以继续追逐那个“白大褂”的梦想。只要还能读书,就还有无限的可能。哪怕是复读,也是在为下一次的飞跃积蓄力量。
正所谓:《沁园春·高考》
淮水东流,麦浪千重,汗雨九秋。
忆撑杆飞燕,横空掠影;书山跋涉,题海沉浮。
数理重拾,英文字句,夜半灯花咬笔头。
凭栏处,看红榜题名,热泪难收。
家徒四壁何求?叹学费如山压老叟。
访亲邻借贷,铜钱冷落;高堂编篾,茧手绸缪。
金榜生辉,柴门锁雾,谁解寒门志未休?
东风至,恰恩师送炭,再续吴钩!
这一刻,知晓哥深深体会到,寒门学子的求学之路,从来都布满荆棘。金榜题名固然是辉煌的胜利,但跨越现实的经济沟壑,往往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与运气。然而,他骨子里的那份坚韧没有被压垮。恩师的雪中送炭,让他相信,天无绝人之路。他紧紧抓住了这次复读的机会,这并非退缩,而是为了更好的起跳所做的蓄力。他深知,理想的道路注定崎岖,但只要心中的火种不灭,哪怕千难万险,他也必将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最终突破自我,实现那个照亮他人、也照亮自己人生的医学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