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助跑线前 (第2/3页)
未来,还是足够的情感依靠?”知晓哥哑口无言,只能低头盯着杯中旋转的茶叶。
刘老师继续道:“古人云,‘穷学文,富学武’。此话不是没有道理。学文,一卷书,一盏灯,一颗恒心,贫寒之家尚可支撑。但学武,乃至现代的竞技体育,需要充足的营养跟上体力消耗,需要专业的装备护具,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训练,甚至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去应对伤病和比赛开销。你摸摸自己的口袋,掂量一下家里的情况,这条路,你真的走得通吗?”
刘老师进一步为他剖析了体育特长生的现实路径:需要专项技能的极致突出,需要各级别比赛的成绩证明,需要达到国家运动员等级标准,还需要教练的有力推荐……而这些,对于知晓哥这样一个半路出家、仅凭一点业余武术底子和爆发力,且身高处于劣势的农村孩子来说,每一步都艰难无比。
知晓哥攥紧了拳头,指甲陷进掌心。他知道刘老师的话句句在理,如同冷水浇头,但他心底那份不甘,仍在微弱地燃烧。
三、选拔折戟与梦醒时分
一九九七年十月,省城体育特长生选拔赛。考场气氛肃穆。立定跳远,他轻松拿下满分;铅球,再次接近满分;单双杠展示,他动作干净利落,拿到了80分的不错成绩。然而,到了考验持续爆发力与耐力的100米跑,他的短板暴露无遗。起跑尚可,但中后程,双腿如同绑上了沙袋,沉重无比,眼睁睁看着旁人超越,最终连及格线都未能达到。
最后,主考官拿着他的成绩单,目光在他身高一栏停留片刻,惋惜地摇了摇头:“身体素质不错,爆发力也好,可惜……矮了点。”
“矮了点。”这三个字,轻飘飘的,却像一把重锤,彻底击碎了他短暂的体育梦。回程的大巴上,他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田野和村庄,心中一片冰凉。他终于明白,有些路,并非仅凭热血和一点点天赋就能走通。现实的壁垒,远比想象中更加坚硬。
四、回归与微光
回到学校,他的座位已被调整到了教室后排角落。曾经的数理天才,如今的“体育梦碎者”,他承受着双重的失落与周围的冷眼。当他再次翻开落满灰尘的课本,那些公式定理变得如此陌生,仿佛隔着一个世纪。
就在这至暗时刻,他在课桌抽屉的深处,摸到了一封折叠整齐的信。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