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鹰嘴崖上的方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八章 鹰嘴崖上的方程 (第1/3页)

    1993年的秋天,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皖西南的丘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土地焕发了生机,“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同一颗微弱的火种,在闭塞的乡村少年心中悄然萌发。然而,对于生活在九曲河畔、村庄被山梁溪流分割得零零落落的知晓哥来说,这条求学路,布满了荆棘。

    求学之路:十二里山河的重量

    小学毕业,如同一道残酷的分水岭,淘汰率高达百分之六十。知晓哥幸运地成为了继续读书的那一小部分。他的中学,在三十里外。这意味着,他每天需要在天光微熹中出发,翻越三道陡峭的山梁,趟过两条喜怒无常的季节性溪流,往返十二里山路。

    脚下的千层底布鞋,是母亲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纳出来的,却经不住山石的反复啃噬,鞋底很快磨穿,又很快被新的布层覆盖,记录着他每一步的坚持。书包是母亲用各色碎布头拼凑缝制的,虽不美观,却结实;笔盒是父亲用一截毛竹亲手削磨而成,带着竹子的清香。为了供他读书,全家节衣缩食,每一分钱都算计着花。父亲记账的本子上,卖山货的八角钱等于两本练习簿,三斤鸡蛋抵得上半个月点灯熬油的煤油钱。

    村口老槐树上挂着的铁犁头,敲响时既是上下课的铃声,也回荡着生产队集体出工的旧日记忆。而今,它主要为一个少年的前程而鸣。

    风雨和寒暑是最大的考验。暴雨天,溪流暴涨,他不得不蹚水而过,冰冷的河水浸透裤管,怀里的课本虽用油布包裹,边角也难免湿濡。他便在雨停后,借着晒谷场上月光的清辉,摊开书本晾晒,同时背诵着课文。寒冬腊月,双手生满冻疮,裂开的口子像婴儿的小嘴,他仍用这双疼痛的手,一字一句地抄写陈老师借给他的《初中代数全解》。墨水瓶在教室里结了冰,他捂在怀里暖化,一不小心瓶子冻裂,蓝色的墨水染透了他本就打满补丁的袖口,像一片凝固的忧郁天空。

    恩师之情:黑暗中的灯塔

    环境的艰苦,并未熄灭他求知的火焰。他勤学好问,常常追着班主任陈老师讨要习题和书籍。陈老师,一位拿着微薄津贴(月工资36斤粮票加8元补贴)的民办教师,对他倾注了心血。那本《初中代数全解》的扉页,夹着一张1978年恢复高考时的旧剪报,边缘发黄卷曲,那是陈老师无声的激励。陈老师还曾翻山越岭为他送来退烧药,用旧报纸裁剪出直观的几何模型,帮助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