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夯土墙内的童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章 夯土墙内的童年 (第2/3页)

歪扭扭的圆圈。

    “晌午留下扫操场。再逮个蛐蛐放女同学抽屉里,看我不把你耳朵拧下来。”

    这略带宽容的惩戒,让知晓哥心里松了一大口气。

    课间、冒险与温情

    放学的“铃声”是生产队淘汰的犁铧改的,声音沙哑。孩子们像出笼的鸟儿涌出教室。老槐树下,常常上演着“包子争夺战”之类的戏码,物质匮乏,一点吃食都能引发孩子们最原始的嬉闹,但这打闹里,也藏着朴素的分享与关怀。

    夕阳西下时,知晓哥常和铁蛋、狗剩等伙伴进行“放学冒险”。一次,他们深入金黄的麦田抓知了,却意外遭遇了一条盘踞的菜花蛇,那金黄的纹路在暮色里忽明忽暗,吓得孩子们连滚带爬地跑回村里,惊魂未定,却也成了他们津津乐道的勇敢事迹。

    月光爬上窗棂时,知晓哥正在家写检讨。突然有人敲窗户,竟是王老师。他隔着窗纸,声音还是凶巴巴的:“你师娘蒸的槐花包子,吃完把碗刷干净,少个瓷儿我扒你的皮。”粗瓷碗递了进来。咬开包子,槐花的清香混着猪油渣的荤香在舌尖炸开。碗底还压着张字条:“明早来办公室领新课本,敢迟到试试。”这份严厉背后不经意的温柔,让知晓哥捧着碗,心里暖烘烘的。

    小学记忆的三重烙印

    在陆家村小学的几年里,有三件事给知晓哥留下了最深的烙印:

    1. 奖状与荣誉: 尽管顽皮,但知晓哥脑子灵光,每次考试都能跻身班级前五名。那时的奖励很实在,就是语文本和数学本。知晓哥每年靠奖励得到的本子都用不完,这是他学业上小小的骄傲。不过,那时的教育水平和要求与今时今日不可同日而语,知晓哥的成绩多在六七十分,能稳定在这个区间已属佼佼者,他的同学中有一半以上都没能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