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黄金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三章 黄金鳝 (第1/3页)

    1990年的夏天,淮河镇的暑气蒸得稻田都泛着白光。十岁的知晓哥,皮肤晒得黝黑发亮,像条泥鳅一样活跃在陆家村的田间地头。他是这群半大孩子的“王”,而他的“王国”,就是纵横交错的河沟与水塘。他的“武库”,是自制钓黄鳝的针钩。

    家境贫寒,让这群孩子的童年乐趣与补贴家用的本能紧紧相连。从父亲路大侠那里学来的钓鳝技艺,在知晓哥手中得到了发扬光大。他有两种得意的“武器”:一种是用粗铁丝磨尖一头,再用钳子小心翼翼地将针尖弯成一个隐蔽的倒钩,穿上肥硕的蚯蚓,专用于白天探寻那些隐藏在田埂边、水渠旁的鳝鱼洞。发现洞口后,他将针钩缓缓探入,凭着手腕极细微的抖动模仿蚯蚓的蠕动,一旦感觉到洞口传来试探性的触碰,继而是一股沉稳的拖拽力,他便眼疾手快,手腕猛地一翻,倒钩瞬间刺入黄鳝的上颚,任其如何扭动也再难挣脱。

    另一种则是“夜钓”的法宝。用的是家里最大号的缝衣针,在针眼处系上坚韧的尼龙线,线的另一端绑在插在岸边的短棍上。穿饵时,需将蚯蚓从头到尾贯穿于整根针,确保针身完全隐藏在蚯蚓体内,只留下尼龙线在外。夜晚,黄鳝出来觅食,一口将蚯蚓连同里面的钢针吞入,一旦它试图后退或转身,裸露在蚯蚓体外的针身便会横过来,死死卡住它的喉咙,甚至刺穿脖颈。这种法子更为残酷,也更为高效,但风险在于,若遇到体型巨大、力道惊人的老鳝,它会在水中疯狂打转,将尼龙线拧成麻花直至失去韧性,再猛地发力挣断。然而,即便逃脱,那根深嵌喉骨的缝衣针也已成为它的催命符,它最终会因无法进食或感染而缓慢地、痛苦地死去。

    知晓哥第一次独立钓黄鳝,便收获颇丰。在自家屋后那片因山清水秀而鳝鱼格外肥大的池塘边,他布下五六把“夜钩”。次日清晨,收获让他心跳加速——两条前所未见的大鳝鱼,一条足有一斤,另一条竟有两斤重!他不敢告诉父母,偷偷拎到村里小卖部,老板用两块钱买下了这两条足够他享用两顿的美味。这两块钱,是知晓哥靠自己双手挣来的第一笔“巨款”,滋味比任何糖果都甜。

    此后,技艺日渐纯熟,他们的“战果”也愈发辉煌。有时一晚上能收获好几斤,甚至十多斤。拿到镇上集市,能卖到十到二十元。这笔“巨款”的归宿,往往是甜蜜的甘蔗。孩子们把买来的甘蔗立在平地上,手持菜刀,刀心朝上,刀背贴着甘蔗,然后猛地翻转手腕,刀锋向下劈去!这一招“劈蔗”,需要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