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铁环与石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章 铁环与石磙 (第3/3页)

回家。知晓哥的小婶子和堂姐,常会半开玩笑地检查他是否从奶奶那儿得了“好处”,这次,知晓哥机灵地把饼藏在了怀里,成功“蒙混过关”。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1987年夏,七岁的知晓哥到了上学的年龄。他的活动范围,也从纯粹的乡村,扩展到了父亲路大侠工作的机械厂家属院附近。

    在家属院的“工人文化宫”前,他和小伙伴们——爱哭的胖墩***、机灵泼辣的假小子周晓燕,继续着他们的游戏。推铁环,打弹弓,孩子们的创造力在有限的物资中绽放。

    但学习的压力也开始降临。父亲路大侠对他要求严格,常常板着脸让他背诵乘法口诀。母亲李玉兰则一如既往地温柔,在父子之间做着调解。一次,知晓哥偷偷翻看父亲珍藏的、用牛皮纸包着的《三国演义》,被逮个正着。他本以为会迎来一顿责骂,没想到父亲只是沉默地看了看书页,问道:“能看懂吗?”在知晓哥怯生生地提到“刘关张结义”后,父亲竟把书还给了他,只嘱咐别在暗处看,伤眼睛。这次经历,在知晓哥心里埋下了热爱文学的种子。

    也是在这时,他开始隐约感受到外界的风云。电视机里播放着“严打”的新闻,大人们的神情变得严肃。他进入淮河小学,班主任林老师是位下乡返城的知青,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打开了孩子们的眼界。知晓哥的语文天赋逐渐显露,他迷上了阅读,也开始发现父亲除了严肃之外的另一面——那个在书桌抽屉里珍藏着手写“技术革新笔记”,在深夜灯下自学技术书籍的父亲。

    正如诗中所记:

    《八十年代童年忆》

    铁环滚过麦场东,弹指惊飞柳下虫。

    泥炮炸开三寸雨,陀螺转尽五更风。

    偷光三国油灯暗,烤薯香飘雪夜红。

    石磙停缘天有意,牙膏滋味记朦胧。

    这首诗,精准地捕捉了那个年代童年的精髓:有游戏的喧闹,有自然的野趣,有偷读名著的痴迷,有冬夜温暖的记忆,也暗含着石磙下的惊险和舔食牙膏的懵懂苦涩。

    知晓哥的童年,就在这混合着泥土气息、麦秸清香、机油味道和书本墨香的复杂空气中,幸福而飞快地流逝着。他像一株生长在淮河岸边的野草,坚韧而充满活力,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更为复杂的少年时代。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