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掌家 (第2/3页)
,窗边草木郁郁葱葱,有虫子进来也不奇怪。
怪只怪她自己喝了点儿小酒,没防备。
看来得让人再买几盆防虫防蛇的花草进来。
今儿难得一个人用了早膳,薛柠便开始学着江氏的模样坐到花厅理事了。
她做过几近五年的世子夫人,在谢老夫人与聂氏身边耳濡目染,还是知道一些大家族后宅办事儿的章程,只对镇国侯府这样的人家不太熟悉,便叫了张嬷嬷前来仔细询问需要注意的事项。
浮生今儿也得闲,跟在薛柠身边,与宝蝉一左一右当起了薛柠的护法。
张嬷嬷一看世子的长随也在,心里哪有不明白的。
自然拿祖宗一般敬着薛柠这位小主子。
“平日里,侯爷与世子并不会多过问后宅之事,公中由侯爷的大管家管理,而濯缨阁都是由老奴替世子打理,少夫人想问什么尽管问,咱们侯府日后总要交到少夫人手上的。”
说着便将镇国侯府的来历也仔细讲了一遍。
李氏乃大雍四大士族之一,朝代更迭,帝国轮换了几遍,不管那金銮殿里坐的是谁,年号又是几何,但李家在河间的地位从来没有变过,李氏最鼎盛时期,乃元鼎年间,当时的家主已经被封为了信国公,而信国公之世子李墨凇则让李家在这片大地上的地位更高一层。
后来朝局动荡,李家逐渐退居河间,在李凌风的军功之下,才成了如今的镇国侯府。
镇国二字的来由可不简单,那都是李凌风与李家军用累累尸骨堆积出来的。
说起李氏元鼎年间那位位高权重的家主,张嬷嬷便赞不绝口。
还说,如今的世子这一脉便是李墨凇传下来的,是以李长澈出生那会儿便天有异象,说话走路都比一般的孩子要早,三岁识千字,五岁便博古通今,读遍天下古书,更是天赋异禀,过目不忘,那些所谓的河间大儒都不如李长澈有才华。
再说李长澈的容貌,更是与李墨凇一脉相承,乃天下独一无二的好容色。
“咱们侯爷与世子都生得好看,若少夫人日后有了子嗣,容貌定然也不会差到哪儿去,肯定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