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章:不怀好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2章:不怀好意 (第2/3页)

也得有个章程。这锅的成本,从您今天的工钱里扣一半,算是买个教训。剩下的,由作坊承担。也希望大伙儿都引以为戒,往后多加上心。”

    扣一半,就是五毛钱。根生婶心头重负顿时卸去大半,感激地望向沈一诺,连连保证绝无下次。其他人见状,神色也都凛然起来,手下动作不由得更加谨慎细致。

    处理完这场风波,沈一诺将沈红梅拉到一旁,压低声音道:“姐,光靠人盯着不是长久之计。得让她们自己把这份工放在心上。我琢磨了个办法……”

    晚饭后,沈家再次召开了“全体会议”。沈一诺在墙上那张简陋的流程图旁,又贴上一张新表格,上面罗列着每个人的名字,后面跟着“产量”、“合格率”、“备注”几栏。

    “从明儿个起,”沈一诺声音清亮地宣布,“咱们正式实行‘劳动评比’制度!”

    她详细解释道:“每日做完的福糕,由我娘统一查验。完全符合标准的,算‘合格品’。做得特别出挑的,比如格外宣软、形状饱满周正的,算‘优等品’,每斤比合格品多加半厘工钱!至于出了纰漏的,不仅要扣钱,还得在备注里记上一笔。”

    “等到月底,咱们就看,谁的合格品最多,优等品最多,问题最少,就评她当咱作坊的‘生产能手’,另外奖励——五毛钱!”沈一诺抛出了这个极具分量的彩头。

    五毛钱!几乎相当于白做三十多斤合格品!婶子们的眼睛刹那间被点亮了。以往干好干坏区别不大,如今可大不相同了!那半厘钱的差别,叠加“生产能手”的荣誉与实惠,像一根无形的丝线,悄然牵动了每个人的心。

    弹幕瞬间沸腾:

    “KPI!这是穿越版KPI落地七十年代!”

    “机制虽粗糙,但绝对直击要害!利益驱动最有效!”

    “红梅姐的监管压力瞬间减半,妙啊!”

    “奶奶:只要能见到回头钱,咋整都行!(暗中观察)”

    王金花起初对“多加半厘”颇有些肉疼,可一听能有效减少浪费、提升质量,最终收益反而能增加,便也咽下话头,默许了。

    新制度甫一推出,效果立竿见影。第二天,无需李秀娟再三督促,婶子们自发地较上了劲。孙婶洗的枣子颗颗晶莹透亮,根生婶和面时恨不得用量杯测水,负责烧火的也死死盯住灶膛,生怕火苗窜高一分。当第一批“优等品”被李秀娟逐一挑出,并宣布额外奖励时,孙婶脸上绽开了自豪的笑容,其他人则暗地里铆足了劲儿。

    整个作坊的生产效率与成品质量,竟在这无声的角逐中,肉眼可见地攀升起来。

    内部管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