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章:草台班子流水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1章:草台班子流水线 (第3/3页)

工:谁负责洗枣,谁负责和面(基础混合,关键发酵步骤她亲自把控),谁负责看火。沈一诺则在一旁静静观察,随时准备调整。

    然而问题接踵而至。孙婶手脚麻利,但洗枣不够细致;根生婶力气足,和面时水却一下加多了,险些废掉一盆面;负责烧火的婶子对土灶火候掌握欠佳,一锅发糕眼看便要蒸过火候……

    院子里人声鼎沸,交织着李秀娟焦急的纠正声、王金花心疼原料的叹息声、以及沈红梅努力维持秩序却略显生硬的指挥声。

    沈一诺并未慌乱。她当即叫停,请李秀娟重新示范,明确标准:红枣必须清洗三遍,去核不得残留过多果肉;和面需分批少量加水;灶火须保持中火,统一听从李秀娟号令……

    她甚至寻来木炭,在墙面绘出简易流程图,标明各环节要求。这新颖做法让婶子们倍感新奇,也在无形中树立了规矩的权威。

    “咱们这儿,不是自家灶头,多一勺少一勺无妨。”沈一诺声音清越,传入每个人耳中,“这是给工人老大哥吃的,关系到咱沈家湾的声誉,更关系到咱们往后能不能长久端住这饭碗!大家务必仔细,工钱分文不欠,做得好的,月底另有奖赏!”

    她将“集体颜面”与“个人收益”紧密捆绑,言辞质朴,却有效地唤起了众人的责任心。

    忙碌整日,直至人困马乏。产量远低于预期,损耗却不容小觑。然而,当沈一诺依照承诺,将当日工钱如数发放到每人手中时,婶子们脸上都绽开了踏实而欣喜的笑容。孙婶紧紧攥着那几张毛票,眼眶不禁微微泛红。

    望着她们离去时轻快的背影,王金花一边清算着今日的原料消耗与工钱支出,一边忍不住哀叹:“这进项望不见,出项如流水……”

    沈一诺却凝视着墙上那道从混乱逐渐显露出秩序的“流水线雏形”,唇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她挽住奶奶的臂弯,语气带着鼓舞:“奶,万事开头难。您瞧,咱们这第一步,总算是踏出去了!人心初步凝聚,规矩也已立下,往后只会越来越顺遂!祖奶奶说过,‘开局过于顺遂,未必是福;历经坎坷磨砺,方可行稳致远’!”

    王金花将信将疑地看看孙女,又瞧瞧院子里新添的物什,以及墙上那歪斜却清晰的流程图,最终,千般忧虑化作一声悠长的叹息,与一句细碎的叮咛:“明天……可得再经心些啊……”

    夜色渐深,沈家小屋的灯火依旧亮着。沈一诺与李秀娟、沈红梅围坐一处,复盘今日得失,微调明日计划。窗外,关于沈家“雇人做糕”的风声,早已不胫而走,传遍了沈家湾的角落,引来了更多好奇的张望、审慎的打量,以及某些不甚友善的窥探。

    沈家这场“涅槃”之路,注定布满荆棘。但希望的种子既已播下,便在这初临的风雨之中,顽强地扎下了第一缕微弱的根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