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11章:草台班子流水线 (第1/3页)
沈家那雄心勃勃的“福糕扩产计划”,到底是在一片鸡飞狗跳中开了场。
头一个被现实兜头泼了盆冷水的,就是新官上任、信心爆棚的“人事主管”沈红梅。她怀里揣着妹妹沈一诺画的“大饼”——什么“元老功臣”、“十万元户”,意气风发地敲开了隔壁桂花婶家的门。
桂花婶正麻利地撒着鸡食,一听来意,眼睛先是一亮,随即那光就黯了下去。她手里舀食的瓢子顿了顿,脸上堆起歉意的笑:“红梅啊,不是婶子不帮你……这给私人干活,还是入口的东西,万一……万一被扣上个‘投机倒把’的帽子,可咋整?再说这工钱……”
沈红梅赶紧搬出妹妹教的说法,强调是给公家厂子做,稳当,工钱日结。可桂花婶眼神飘忽,支吾了半天,末了还是那句“容我再掂量掂量”,客客气气地将她送出了门。
一连走访了几家,情形大同小异。有人直接婉拒,有人惧怕风险,更多人是对着“日结工钱”心里直犯嘀咕——这年头,给集体干活都是记工分,年底才分红,现钱结算听着诱人,却更像天上掉馅饼,让人不敢踏实接。
沈红梅碰了一鼻子灰,初时的雄心壮志被磨得精光,耷拉着脑袋蹭回家,往门槛上一坐,嘴撅得老高:“我就说不行!谁信咱们啊!白费那么多口水!”
王金花一听,心又提到了嗓子眼,连声抱怨:“看看!我说什么来着!钱没见着,脸先丢尽喽!”
沈一诺却显得波澜不惊。七十年代的农村,集体观念根深蒂固,对私人雇工心存戒备是常态。她给姐姐递了碗温水,语气平和地问:“姐,你找的这几家,是不是日子都还过得去,不算最艰难的?”
沈红梅一愣,仔细回想,还真是。
“那就对了。”沈一诺唇角微扬,“祖奶奶说过,‘雪中送炭,远胜锦上添花’。咱们得找那真正等米下锅的人家。”
她提点了两个人:村西头的寡妇孙婶,男人去得早,独自拉扯两个半大孩子,生计艰难;还有孩子多、负担重的根生叔家。
沈红梅将信将疑地再次出发。
这一次,情形截然不同。孙婶一听有现钱可拿,活儿还是干干净净的做吃食,几乎未加犹豫便应承下来,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根生叔家虽也忐忑,可望着家里五张嗷嗷待哺的嘴,根生婶一跺脚:“红梅,这钱……真能一天一结?”得到肯定答复后,也咬牙点了头。
靠着这两家点头,再由她们私下串联,总算又凑齐了四五个家境确实困窘又手脚勤快的妇人。沈红梅头一回真切体会到,找准要害比空口许诺管用十倍。她挺直腰板回来复命时,那股神气劲儿又回到了脸上。
弹幕适时划过:
“主播深谙精准定位目标用户啊!”
“红梅姐经历了社会的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