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第2/3页)
。
夏日里用来自然是好的,可是冬日里的太阳多金贵呀,若用暖棚遮住,虽则肯定能不透风,可也委实太浪费这大好日头了。这家里不见太阳,那得多阴冷啊!可贞还是宁愿搬出搬进的。不过,却只肯自己动手,牛妈妈莺时林氏要帮忙,可贞都是不肯的,实在是不好意思。
“娘,您放心,我力气大着呢!这就当做锻炼身体了。”来了这,除了散步,基本上也没有什么运动了。虽则可贞上辈子也不是个喜欢运动的,可也没有这么基本一日从早坐到晚的。人嘛,还是要运动运动的。否则每日这么羊肉汤猪骨汤的喝着,代谢率肯定不正常的。
林氏见可贞坚持,也没有办法,只寻思着,趁着冬天,多给可贞贴贴膘。
可贞看了看天色,挪好了最后一盆大松子的位置,起身掸了掸衣裳上的灰尘,见林氏不知道在想什么,忙打岔道:“娘,论理薛姨的信也该到了,只是这天气这样坏,怕是民信局的生意也要耽误了!”
起先的时候,可贞也是知道驿站只是官府的通信机构,只传递官府文书的。便想着,若是老百姓们要传递消息,便只能托人捎带了。如此一来,辗转传递,必定是缓不济急的,而且也肯定很容易延误遗失的。只是没想到,这时候,不,其实在前朝的时候就已是出现了专为民间传递消息的民信局了。
虽然都是私营的,可总店、分店、代办店竟然都是一应俱全的。而且民信局之间也互相联营,构成了极庞大的民间通信网络。而且因为是私营的,所以为了招揽生意,就只有卖力的为主顾提供更多的方便了。不仅派人上门收取信件,还帮忙办理汇兑业务,熟客收费还可以记账。看得可贞那叫一个瞠目结舌,这些委实太先进了。除了速度上慢了一点,可贞觉着吧,光凭这服务态度,就把上辈子那些相关行业甩了几条街去了。
因为有民信局的存在,可贞林氏娘俩来了湖州没多久,就提笔给在莱州的薛氏去了一封信。也就一个月的光景,就收到了薛氏的回信。自此以后,来来往往的,已是写了好多封信了。
算着日子,这回信也该到了。再不到,说不得就得把林氏要给薛氏带的自家制的肉酱和熏鱼先寄过去了,否则,过年就吃不上了。
“可不是,要不就先寄过去吧!”林氏也和可贞想到一处去了,搀了可贞进屋换衣裳,道。
“娘,薛姨母在莱州还有旁的亲戚吗?”可贞伸手套上了衣裳,偏了偏头,皱着鼻子问道。
可贞以前一直都是唤薛氏为薛大娘的,可后来才知道薛氏原来并没有成过亲,还是孤家寡人一个,不由得很有些纳闷。当年在牢里的时候,那个胖胖的金嫂子和衙役们可都是唤她为薛嫂子的。不过到底还是按着习惯改了口了。
林氏顿了顿,没有想到可贞竟会问起这个,摇了摇头,“好似是没有的。”
“那薛姨是莱州人吗?”可贞抬头好奇道,见林氏又是摇头,忙又问道:“那,那薛姨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