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事出有因 (第2/3页)
副其实的低嫁了。只是当初计家的老太爷极喜顾家兄弟俩的人品才学,这才给自家嫡**定下了这门亲事。
计氏一族立世百年,家训那是一摞老高的,并且有年年递增的倾向。中有一条,“妇女只许粗识柴米鱼肉数百字,多识字无益而有损也。”所以,计氏的姑娘,无论亲枝旁系还是嫡出庶出,都只给念些《女四书》、《列女传》、《娴媛集》,令她们略微识得几个字就行了。紧要的还是女红管家,奉养翁姑,教养后嗣。
俗话说三代看吃,四代看穿,五代看文章。而对于计氏一族如此已传承了两三百年的名门望族,最看重的则是修身、名声!
计氏是嫡**,自幼娇惯异常,可自小家族传袭的教养规矩却是不缺的。眼界虽不宽,却还是有的。她其实心里清楚自家被抄家籍没并不是受人诬陷,只是政治博弈下的牺牲品罢了。可是,不管原因是什么,等待他们的结局总是一样的。
抄家籍没,那就代表着要受辱。对于计氏而言,丢官事小,失节事大。流放,老爷哪里还有节操可言?官卖,她们这一干妇孺哪还贞节可言?如此境遇下,她这当家主母,能做的就是让老爷没有后顾之忧,保全顾家二房的名节。计氏潜意识里就觉得若是老爷在,必也是会这样做的。
计氏不怕死,对于她而言,活着反而更可怕。可是秦管家诸人显然不是这么想的。更生堂的崛起颇为诡谲,因此,在顾家一众人心中,只有活着,才有希望。可毕竟计氏不明白这些,所以,在两方观念的冲击下,计氏无所适从了,茫然了,纠结了。
茫然纠结的结果是,计氏更是恨上了林氏,因为是林氏把秦管家唤进来的。是林氏让她陷入了两难。若不是她们母女俩坏事,她早就成全了这一家子的名节了,哪里要受这种侮辱。
现在连原本给自己提鞋都不配的人竟也能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甚至动手动脚。就这样,计氏选择性地忘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