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革 (第2/3页)

黍稷的亩产也只在二石左右。

    而这时候的人没有油水下肚,吃再多都觉着饿,自家打的那点子粮食是根本不够吃的。再扣掉七七八八的田赋。很多人家打的粮食不用等到青黄不接已经殆尽,差不多一年里有半年是处在食不果腹的状态的。

    苏慎亲眼所见。好些农户人家,就算这两年年景还不坏,可也只有在农忙双抢的时节才能吃上一顿干饭。早上吃顿干饭,这样才有力气下地干活。而到了晚上则又是吃稀饭,反正就要睡觉了,睡着了也就不饿了。

    而平时的时候,也就是一年里的大半年,一日两顿饭基本上顿顿都是稀的。而且就是这稀的也都是杂粮,什么高粱、糜子、豆面、榆皮面的,反正都是他不曾吃过的。其实若都是杂粮那也就罢了,到底也能充充饥。可即便是稀的,也不全是粮食的。一大锅子稀饭里头大半都还是什么杂菜野菜,一勺子下去黑黑绿绿的,难得才能看见一星半点的黄色红色灰色的粮食,看的人那叫一个心酸。可很多人家,长年累月或者说这辈子都是这么过来的。

    “……小麦大豆倒还罢了。我听说,鲁西南的曹县,鲁西北的沾化县、清平县、高唐州都已在种植棉花,而且都已是和当地的春花秋禾平分轻重了。还有烟草,鲁西南的滋阳、济宁,鲁西北的冠县、馆陶,基本上都已是遍地栽种了。这些收益都比种春花秋禾来的高,只可惜,棉花和烟草的种植对于耕地条件的要求还挺高,只有平原沃壤才能栽种,咱们这是指望不上了。”

    这会子听得可贞和他说起了田庄上的出息,便来了兴致,详详细细的问了可贞很多话,可贞来了这么多年,对于农事,还真是死磕过的。所以但凡苏慎问的,也都能说出来一些。苏慎问着问着,就和可贞说起了掖县的情况。而且说起这个的时候,眉头微皱,很有两分无奈。

    自打在下乡催科时看到了这个情况后,苏慎就一心想要做些什么。多方察访后,也明白了这城外大半的土地都是不适宜栽种粮食作物的,所以就百般的想法子想要增加经济作物的品种。

    只不过,这效果实在是不佳。很多邻县能够栽种的经济作物搁到自家这地面上,不是直接发不了芽就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了。

    也是,这田是废田,就算你种子上过天也不中用不是。

    土地在这里,再怎么改变都不中用。所以关键的,还是得改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结构,这才是根本。

    而且在可贞看来,现如今的情况下。还是得先稳住粮食生产。粮食能增产,米袋子有了保障,农民能吃饱肚子。再来加强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生产,来增加农户们的收益。

    只不过,可贞也明白为什么苏慎最先想到的是各种经济作物,而不是任何的粮食作物。

    毕竟,水稻、小麦等等的传统粮食作物大多不能种,现如今由美洲传入的高产农作物甘薯、土豆、玉米又还都是非常珍贵的舶来货,不是什么人都能吃的起种的了的。这样扳着手指算一遍,能种的都种了。其他也就没啥可种的了。

    历史的轨迹出奇的相似,经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