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教诲(二更) (第2/3页)
背不下来,律例、法令、成例都要刑名师爷提点;钱粮奏销、地丁人口等等都只有钱粮师爷谙熟里头的门道。连赋税簿子都看不懂——那他还当什么官!还不如趁早回家做个田舍翁,免得给祖上抹黑。
白氏见可贞明白这道理,点了点头又道:“你要知道一句话,‘任你官清如水,怎敌吏猾如油’。虽说我听着你公公拨给你们的那些个家人应该都是精通吏道的。有他们帮衬着,衙门里的那些老油子们也并不敢太过放肆。可到底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衙门里的那些吏员们虽然人小位卑,可却俱是久练成精的,你略行差踏错的,就会被他们捉到把柄……”
可贞听了又是好一阵的点头,这样的话,不仅白氏,大太太亦是说过的。
虽说官吏官吏,可胥吏和官员是不一样。
就说出身,但凡官员,哪怕是品秩极低乃至未入流的杂职官,都有所谓的“一命之荣”。因为这些都是由天家任命或吏部铨选的,是可以列入政府正规编制,即便不是公务员那也是事业编制,是可以依法享受不同的政治待遇的。同时也受到诸如籍贯回避、京察大计等制度的约束的。
但吏员就不同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是政府雇用人员的性质,按上辈子的说法就是临时编制或是企业编制。特别是州县衙门内的吏员,一般都是从地方上拣取“有德”、“有才”的人充任的。“有德”的标准是循良无过,“有才”的标准是书写计算,选取的方式则是由耆老公议或考选纳赀,只不过一旦落入实践,大多是为地方上的绅富所把持了。
那些个官员还能三年一考几年一迁的,可很多吏员大多都是当地的豪富推选的,世代盘踞在地方衙门,早已是内外勾结一气形成地头蛇的势利了。
而因为官员回避制度,外放的官员到了州县来当官,都是外乡人。有的人上任的时候连语言交流都成问题,还有的官员就是因为语言不同去职的,所以更谈不上熟悉民情明察秋毫了。好容易干到有点熟悉了,又得依官制调动,再派来的继任者,一切又从头开始循环。所以再精明的官员,也无法摆脱吏员的欺瞒和干扰,倘若这官员本来就是庸碌无能之辈,自然就更要被吏员随意摆布了。
甚至可以这样说,在那些世袭、资深的吏员看来,这州县衙门的真正主人本就是他们,上面派来当领导的知县不过是个客人罢了。客随主便,这可不是一句虚言的。
所以可贞初初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这心里真是“突突”了两下的,好看的:。之前的担忧又都冒了上来,这哪里是去做官的,分明是去上刀山下火海的。
可随后又有些释然了,若是那些寻常百姓人家的子弟,说不得遇到这样的胥吏是毫无办法的。因为很多乃至一榜两榜出身的官员,做八股文头头是道,做“亲民之官”则昏昏如也。
那些吏胥们只要凭借他们通晓办事律令、格式和成例的资本,就能蒙骗乃至挟制官员,甚至于引诱他们同流合污。左右,有当官的在前头顶着呢!即便事情发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