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赴考 (第2/3页)
大,很快就没事儿了。
可小九却一连两天都没能缓过劲来。坐在苏慎给她做的秋千里,嘴里嘟囔的都是“爹爹”。等到缓过来后。可还是会告诉大家这个秋千是爹爹给她做的。
太夫人大太太听了,抱了小九亲了又亲,连声夸赞小九有良心。
徐二奶奶见了,连连叹息,看得小九这样乖巧,她真是迫切的想要一个闺女的。可徐家二爷这回也进京会试去了。若是及第了,自然是一场欢喜。可若是没有及第,想想都觉着失望,而且还不能表现出来。
徐家二奶奶担忧,可贞又何尝不担忧的。。
比起以前,因着这回苏慎是进京赴考的,所以可贞心里的思念完全转化成了担忧。
怕他千里迢迢赶去京城水土不服,虽说自小长在京里,可到底离开这么多年了,南边北边的气候是两样的,这会子京里正冷得不行,也不知道带去的几件大毛衣裳顶不顶用的……然后又怕他落第或是虽是中了却名次太后,比起旁人,苏慎的心里压力有多大可贞也不敢想象的。
苏家不似旁人家,家里上头几个拿出来个顶个的都是进士出身,还没有一个同进士。生在这样的家庭里,科举就是唯一的出路……所以这会子,可贞都宁愿苏慎落第了。若是落第了还能再考,可一旦考了个同进士,一考定终身,那该多尴尬。
毕竟,说是同进士,可实际上表达的意思却是“不同”。要不然也不会有“替如夫人洗脚,赐同进士出身”的话了。
就好比饥肠辘辘的时候,旁人端上好饭好菜,却赫然发现盘中粘着一只大头苍蝇,为肚肠计不能不伸筷子,可一伸筷子,又恶心的难受,真可谓难言之隐。
所以真是百般的担心,可还得哄着有些恹恹的小九,个中滋味真的只有自己知道的。
而比起可贞,严氏的担心也不少的。毕竟她自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儿,心里更加没底的。
于是便时常来可贞这坐坐,和可贞说说话,听着常过来寻可贞说话的徐二奶奶说两句俏皮话,看看可贞教着苏愉苏忛针线,陪着小九玩会儿拼图,这心里也能安定一些。
其实刚刚嫁过来的时候,严氏和可贞并不亲近的。
可住了对月回来后,苏恪已经去了湖州府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一大帮子陌生的人,太婆婆、婆婆、伯母、小姑子、妯娌,严氏面对哪个都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哪个都要尽力讨好。
虽然都是好说话的,人口比起旁人家来也算简单,也没有那许多的糟心的事儿,作为晚辈也不用立规矩,可到底严氏心里没底的,其他书友正在看:。也不能整日的关在院子里,再加上三太太又让严氏多和可贞走动,严氏硬着头皮也要高高兴兴的往东跨院来的。
可来了几回后,她心里的顾虑却也慢慢减少了,是真的高兴了起来了。
每趟过来,和可贞一道陪着小姑子们做做针线,说说天气时令,说说吃食衣裳。这日子虽说并不有趣,可没有那些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