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遵义三灯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遵义三灯记》 (第2/2页)

章曰:"王是百姓,义是公道。"

    敌机投弹那晚,周慕白冲回阁楼抢书,见小红军以身为盾护典籍,肠穿肚烂犹笑:"先生快走!书在道义就在!"弹片削灭马灯刹那,有参谋以身扑护地图,血染赤水渡口标记。黎明时分,清瘦长者将马灯赠与周慕白:"留此照路。"

    廿载后,周慕白在省博库房重拭马灯,玻璃罩裂痕间依稀见铅笔小字:"向光明处行。"

    【第三灯·北斗荧光】

    丙申年夏,考古学者林知秋的探方仪直指海龙屯密道。她是张松谷一脉单传,携祖传玉珏开启石匣。暴雨骤至时,无人机群破云而来,投下救援绳——北斗系统竟精准锁定崇祯年间绘制的密道方位。

    在会议纪念馆实验室,荧光扫描显现《义疏》夹层:毛委员长批注"得道多助"与张松谷血书叠印成趣。更惊现暗码所示地下印刷所,当年红军在此翻印《洪范》作识字课本,页眉有战士画的三盏灯,旁书"跟党走"。

    林知秋泪洒光谱仪。原来自明迄今,道义之灯从未熄灭,从烛火马灯到北斗荧光,照见的皆是"民为邦本"。

    【尾声】

    戊戌冬至,修复的文昌阁办展。全息投影让三盏灯跨越时空对话,忽见百岁守阁人持玉珏现身——竟是周慕白假死隐世。他解衣示背,竟有与张松谷相同的"道义"刺青。

    湘水回旋处,童声诵《洪范》声震屋瓦。林知秋蓦然顿悟:原来三灯主人实为一道魂,在六百年间三次转身护道。今北斗星辉洒满阁楼,仿佛听见历史深处笑叹:"灯火既传,吾道不孤矣。"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