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第37章 驱虎吞狼,曹公公的末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卷 第37章 驱虎吞狼,曹公公的末日 (第2/3页)



    曹化淳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病态的,潮红。

    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手持圣旨,号令天下兵马,将左良玉,连同他那些,政敌,一网打尽的场景。

    “好!好一个左良玉!”

    “咱家,正愁找不到由头,来收拾你们这帮,乱臣贼子!”

    “来人!”

    曹化淳一挥手,声音,尖利而又亢奋。

    “即刻,去请周阁老,还有,内阁的诸位大人,来我东厂,议事!”

    “就说,咱家,有天大的,军情,要与他们,商议!”

    ……

    怀庆府,总兵府。

    楚珩看着青龙刚刚递上来的,关于左良玉东下的密报,脸上,露出了一抹,不出所料的笑容。

    这,正是他,“送”给曹化淳的,第二份大礼。

    那封,由他亲笔“模仿”左良玉的笔迹,写就的,讨伐曹化淳的“檄文”,如今,想必,已经摆在了,京城所有达官显贵的案头。

    他知道,曹化淳,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

    他也知道,大明朝,最后一场,也是最致命的,内耗,即将,拉开序幕。

    而他,要做的,就是在这场大戏中,扮演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个,“忠心耿耿”的,救火队员。

    “将军。”

    赵康看着那份密报,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兴奋。

    “左良玉反了!京师大乱!”

    “这,是我等,趁机东进,夺取山东的,最佳时机啊!”

    楚珩,却摇了摇头。

    他的目光,落在了地图之上,那代表着大明心脏的,北京城。

    “不。”

    “我们不东进。”

    “我们,勤王。”

    “什么?!”

    赵康愣住了。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勤王?

    去救那个,恨不得将他们,千刀万剐的,崇祯皇帝?

    “将军,三思啊!”

    “那崇祯皇帝,对您,早已是猜忌万分。我等此去,无异于,自投罗网!”

    楚珩笑了笑。

    “赵将军,你觉得,如今的京师,谁,说了算?”

    赵康想了想,回答道。

    “自然是,那个阉人,曹化淳。”

    “没错。”

    楚珩点了点头。

    “曹化淳,如今,手握‘先斩后奏’之权,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最想除掉的,是谁?”

    赵康的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是……是左良玉,和……和我们?”

    “不,左良玉,只是他的借口。”

    楚珩的声音,变得,异常的冰冷。

    “他真正的目标,是那些,以周延儒为首的,东林党人。”

    “他要借‘平叛’之名,将所有,反对他的声音,一网打尽,彻底的,独揽大权。”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打破他的,如意算盘。”

    “我要让这天下人都看看,谁,才是真正的,乱臣贼子。”

    “谁,才是,这大明江山,最后的,忠臣!”

    ……

    三日后。

    一支打着“奉旨讨贼,勤王护驾”旗号的大军,从怀庆府,浩浩荡荡的,开拔了。

    领军的,正是平贼将军,楚珩。

    他亲率背嵬营、白杆兵、神机营,以及新近整编的,三万“怀庆新军”,合计近四万兵马,兵锋直指,京畿。

    消息一出,天下震动。

    所有人都想不明白,楚珩,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他不是,刚刚才被皇帝,下旨斥责为“国贼”吗?

    怎么一转眼,又成了“勤王”的忠臣了?

    而此时的京师,早已是,一团乱麻。

    曹化淳,手持空白圣旨,以“勾结叛逆,意图不轨”的罪名,将内阁首辅周延儒,及十几名东林党核心官员,尽数下狱。

    然后,他调集京营三大营的数万兵马,交由自己的心腹,京营提督李国祯统领,号称二十万大军,出京“平叛”。

    整个京师,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崇祯皇帝,则被他,软禁在了乾清宫内,与外界,隔绝了一切的联系。

    他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

    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个他亲手放出牢笼的魔鬼,将他最后的,一点希望,彻底吞噬。

    他,后悔了。

    但,为时已晚。

    就在李国祯,率领着那支,早已腐朽不堪的京营大军,准备出京,与左良玉,“决一死战”的时候。

    楚珩的大军,如同一支天降奇兵,出现在了,京师城外。

    “传我将令!”

    楚珩骑在马上,遥望着那座,象征着无上皇权的,雄伟城池,声音,冰冷而又决绝。

    “燕云十八骑,听令!”

    “我要你们,在今夜,潜入皇宫。”

    “不惜一切代价,救出,陛下!”

    京师的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漫长。

    厚重的城门,早已紧闭。

    城墙之上,每隔十步,便有一名手持火把的京营士兵,警惕的,注视着城外那片,黑压压的军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